第911章 谈判得下碎叶城

经过深入的交谈后,岳飞勉强认同了使者提出的道路遥远、沟通不畅的理由,实际上伊卜拉欣二世继位后就主动派了使者入朝,表示本国国主变动了的。

但那时岳飞还在漠北,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汉军立足西域的正当理由,于是邀请伊卜拉欣二世亲自前来与他会谈。

使者一行人被汉军礼送了回去,伊卜拉欣二世接到上报后沉思了良久,东喀拉汗国与中原的贸易从未断绝,西夏被消灭后,他那时就觉得,或许离中原重返西域不远了。

对于汉军重返西域,伊卜拉欣二世是持欢迎态度的,原因也很简单,不管是东还是西,两个喀拉汗国的内外政策一直很和平,甚至东喀拉汗国也准许一部分异教徒在国内生活。

但喀拉汗国分裂后,西喀拉汗国就变成了塞尔柱王朝的附庸,严格意义来说,塞尔柱人甚至不是正宗的突厥人,而是突厥化了的中亚人,在改宗绿教之后,塞尔柱突厥人展现了皈依者的狂热,对传播宗教甚至比黑衣大食还要上心。

先是突厥化,接着伊斯兰化,鼎盛时期的塞尔柱王朝,向西与拜占庭帝国互殴,向东与波斯人互殴,是个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军国主义政权。

鼎盛时期的塞尔柱王朝,核心的塞尔柱突厥人口不超过五十万,且以游牧为生,这样的人口与生活方式,是无法支撑起连续一百多年的高强度战争的。

于是塞尔柱王朝便效仿波斯人的政权结构,又融合了大食的制度,推行“伊克塔”的军事采邑制,便在国内硬生生地制造出了号称人口过千万的白突厥。

简单来说,塞尔柱王朝统治核心的部落人口不够多,便推行了真正的分封制度,国君拥有名义上的统治权,实际上的行政权却分散在各地总督以及分封的军事贵族和官员、大地主手中。

由于对外战事不断,塞尔柱王朝的军功贵族越来越多,世袭化导致了土地的大量集中,一旦中央权威衰落,立刻就分崩离析了。

而喀拉汗国的主体,可以看作是回鹘帝国强盛时留在西域的回鹘人,他们延续的是草原的政治传统,或者说延续了匈奴帝国以来的传统,王族子弟也是被实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