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武帝刘彻初执政

烘炉记 一棹碧涛 2597 字 3个月前

与此同时,刘彻也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些对外开拓的准备工作和初步活动。他派遣使者秘密出使周边各国,了解他们的国情和军事部署。在朝堂上,他暗中提拔那些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的官员,为自己组建一支忠诚而能干的班底。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彻在密室中与几位心腹大臣商议着国家的未来。“朕决心要改变这一切,让大汉的威名远扬,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刘彻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一位大臣拱手道:“陛下,如今我们需忍耐,待时机成熟,必能一展宏图。”另一位大臣也点头道:“陛下,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成就大业。”

华夏历2559年,阳光洒在陇西的大地上,映照出一片庄严肃穆。张骞身负汉武帝的重托,率领着一百多人的使团,从陇西出发,踏上了充满未知与艰险的西行之路。

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成员,那是一个归顺的“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他熟悉西域的风土人情,为这支使团增添了一份希望。

他们一路西行,进入了广袤无垠的河西走廊。这片土地,自月氏人西迁之后,已完全沦为匈奴人的领地。狂风呼啸着掠过沙丘,扬起漫天的沙尘,仿佛在诉说着此地的沧桑与变迁。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这片黄沙漫天的河西走廊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寂静。只见匈奴的精锐骑兵队如旋风般袭来,张骞等人还来不及反应,便全部被抓获。

匈奴的右部诸王将张骞等人像战利品一样押送到了匈奴王庭,带到了当时威名赫赫的军臣单于面前。军臣单于身材魁梧,目光锐利,他坐在王座上,审视着这些来自汉朝的使者。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发出了一阵冷笑,说道:“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他的声音在王庭中回荡,充满了威严与傲慢。

张骞站在单于面前,毫无惧色,他拱手说道:“单于,我大汉出使月氏,只为互通友好,共促和平,并非有意冒犯匈奴。”

然而,军臣单于心意已决,他认为张骞的出使是对匈奴权威的挑战。于是,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为了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军臣单于用尽了种种手段。他先是以荣华富贵相诱,赐给张骞大量的财宝和牛羊,还为他建造了豪华的营帐。但张骞不为所动,那些财宝在他眼中如过眼云烟。

见此计不成,单于又施一计,他对张骞威逼恐吓,扬言若不放弃出使月氏的想法,将把他和他的使团全部处死。然而,张骞的目光依然坚定,他心中的信念如同燃烧的烈火,越烧越旺。

最后,单于使出了杀手锏。他将一位美丽温柔的匈奴女子许配给张骞,并赐给他们一处温馨的居所,希望通过家庭的温暖来消磨张骞的意志。张骞与这位匈奴女子相处和睦,不久后他们还有了孩子。

在匈奴的日子里,张骞过上了看似平静的生活。但每一个夜晚,当他仰望星空,都会想起汉武帝那殷切的目光和交付给他的神圣使命。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大汉的期望,不能就这样沉沦在匈奴的温柔乡中。

张骞的妻子察觉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她曾轻声问道:“难道这里的生活不好吗?为什么你一定要离开?”张骞轻轻握住妻子的手,说道:“我的使命在远方,我必须完成对大汉的承诺。”妻子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但也选择了理解和支持。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默默地等待着机会。他利用在匈奴的时间,细心观察匈奴的地形、军事部署和生活习俗,为日后可能的回归做着准备。

华夏历2560年,南越王赵佗在百岁高龄与世长辞。因其长寿,连儿子都先他而去,王位便交由孙子赵眜继承,赵眜成为了第二代南越王。

这一年的六月,天空仿佛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大旱降临,狂风呼啸,那风的颜色赤如鲜血,令人心生恐惧。

在长安的皇宫中,汉武帝刘彻正踌躇满志地规划着大汉的未来。他开疆拓土的雄心首先瞄准了南方。闽越之地,成为了他展现大汉雄威的第一个目标。刘彻两次出兵闽越,皆不战而胜。这轻松得来的胜利让刘彻倍感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他征伐四方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