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颉利的近况

房玄龄听罢叹息道:“辅机,你也不用太过担忧,不过是学各种道理的方式不同,不仅仅是太子殿下,东宫的其余孩子亦是如此,那些孩子学什么都很快,与同龄人相比,她们掌握诀窍更拿手。”

“或许别的孩子学九章数术中的一道题需要半日,而东宫的孩子只需要半柱香的时辰。”

房玄龄又道:“东宫的孩子善于将条件与论证,从各种形式中拿出来,不论模仿还是猜题,总能先他人一步,辅机你只要去一趟国子监,看看殿下们是如何解题的,便能够明白了。”

晌午过后,东宫的孩子们正在午睡。

李承乾抬眼看着挂在东宫屋檐上的风车,看着风车的转速时而快,时而慢。

“李淳风道长想到如何测算风速的方法了吗?”

宁儿回道:“还没消息送来,现在的钦天监门前也都是这样的风车。”

李承乾道:“如果能够测出风速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依照往年的风速来判断在不同天气下,该作出什么应对,大风……大风……只是说大风,没有判断标准,如何让人总结经验呢?”

宁儿道:“奴婢会派人去催道长的。”

李淳风也在为大唐的社稷做贡献,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智慧是要传承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也都是宝贵的,每一样细微处的记录,都是弥足珍贵的。

李治拿着一份奏章而来,道:“皇兄,中书省送来的。”

李承乾目光依旧看着风车,接过李治递来的奏章,走入殿内,这才看了起来。

奏章是房相所写,与舅舅商议之后,原本的互市被替代了,替代成唐使往来。

这样一来不需要修建关口,不需要修建互市场所,只要对方派一个或者几个人来边关就可以将货物交易出去。

奏章中,房相举一反三,又能从中找出制衡与分化突厥的办法。

李承乾长出一口气,心里踏实许多,低声道:“这是一份能够被载入史册的奏章。”

李治道:“很有用吗?”

李承乾道:“当然了,能让你们吃上很多甑糕。”

李治咧嘴笑着道:“那太好了。”

至于往后,因互市是谁发的财,这就不关东宫的事情,就算是泾阳发财,落实这个国策的还不是房相与舅舅,以及朝中文武。

这些天诸国使者来了大唐,长安城的胡人更多了。

十一月过了中旬,到了月底,李孝恭带着李道宗一起来到了东宫。李承乾在东宫摆了宴,迎接两位叔叔,与爷爷一起用饭。

看到皇叔脸上的乌青,李承乾道:“皇叔,你这是打架了?”

李孝恭乌青的眼角又抽了抽,道:“也不知道这长孙老贼最近是吃了什么猛药,昨日一见面,什么都不说就给了老夫一拳,至今还痛着。”

李渊抚须笑道:“你多半是招惹他了。”

“某家半月不出门了,如何招惹他?”李孝恭怒道:“问他为何动手,他就是不肯说,再问?他又要打人。”

李道宗坐下来笑呵呵行礼。

众人落座之后,便与爷爷说起了最近长安城的事。

李道宗道:“今日真的忙死人,那些胡人就喜欢随手丢东西,某家想要将他们丢东西的手砍下来,以往每一天扫街两次,现在每天扫五次都不够。”

李承乾问道:“皇叔,近日来有成效吗?在胡人来之前。”

“有。”李道宗点头道:“提高了东西两市的市税,收来的钱更多了。”

李承乾了然点头,道:“朝中多半是真缺钱了。”

李道宗又道:“陛下不是有旨意,将朝中钱粮调度之事让你参与?”

“皇叔说笑了,孤也想自作主张,可终究是年少又没经验。”

李孝恭道:“朝中行事一向如此,陛下说赏赐万钱,难道真是给一万钱?还不是博个好名,实际也就三两贯,太子殿下参与朝政,也不过是在中书省看着罢了。”

叔侄爷孙四人齐齐一声长叹,吃着眼前的饭菜。

十一月就要过去,临近腊月,关中大雪停歇了十来天,又下起了冻雨。

夜里,冻雨砸在屋顶上沙沙作响,像是有无数的沙子从天而降。

长安城,有一队官兵出了城门。

阿史那杜尔跟随着苏定方一路赶着。

冻雨砸在脸上生疼,令人难以睁开眼,落在一旁唐人将士的甲胄上也是叮叮啷啷作响。

一行人来到长安城一里外的新丰县,这处村子有一间小屋。

苏定方拉住缰绳,在这处小屋前住马,朗声道:“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