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欠很多人情,不值得

三妹驾到 早萝卜 1004 字 18天前

一学期很快结束了。碧云坐在办公室里,望着桌上的一沓学生试卷,心里感慨万千。她觉得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弄明白,有些学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时间就这样匆匆而过。

很快地,考完试,拿到卷子,学生的成绩不好不坏。碧云回想起刚开始教学时,她会因为学生的成绩而焦虑不安,如今,她觉得自己的心态好多了。她深知自己能给学生的是语文的基本素养,让他们爱阅读,会写作,对文字敏感,能听出别人话中的深层意思,自己也会三言两语表达想说的话,会这些就好。

碧云一直在这样努力着,她和学生一起办报,鼓励学生写日记,课前让学生交流读书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只是,比起某些会抓考点的老师,每次考试她所带班级的成绩一直不拔尖。

然而,碧云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课间,总有学生围在她身边,分享自己读到的一本好书,或是交流写作的心得。家长会上,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孩子在语文学习上变得更加主动积极。

碧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知识的热爱。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们一定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因为这些素养而受益无穷。

海天来接碧云,碧云和海天一起走出学校,这才坐上海天的摩托车。两人全副武装,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围巾、帽子、手套一应俱全。即使这样,冬天的寒风还是无孔不入,从各处挤进来。摩托车行驶在路上,风呼呼地刮着,不一会儿,浑身冰凉。

回到家,屋里的温暖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海天搓着自己的手,不停地哈着气,看着快冻僵的碧云,心疼不已。他似乎下定决心一样说:“过年后,要想办法将你调回城里。”

“可是,很难的。”碧云也想呢,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城里学校的调动哪有那么容易,多少人挤破脑袋都进不去。”

海天走到碧云身边,握住她的手说:“再难咱们也得试试,总不能让你一直这样受苦。我去打听打听,找找关系,说不定能有办法。”

碧云望着海天,眼中既有感动又有忧虑:“我知道你为我好,可要是花太多钱,欠太多人情,也不值得。”

海天坚定地说:“只要能让你过得好,这些都不算什么。你每天上下班这么辛苦,我看着心疼。咱们努力一把,说不定就成了。”

碧云靠在海天的怀里,感受着他的温暖和决心,心里虽然没底,但也多了一丝希望。

还没过年呢,外面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而屋内的碧云却沉浸在安静的阅读世界中。她读了好几本教育学着作,书中那些先进的理念和独到的教学方法让她深受启发。一读之后,她不禁对自己之前盲目自信地教学理念和方法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于是,碧云决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整理出来。她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了一篇与阅读有关的论文,认真地总结并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从学生的反馈到自身的不足,她都一一进行了剖析。经过几天的精心打磨,终于将稿子写完。她满怀期待地将稿子投给了《中学语文》。

做完这些,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这时,婆婆在厨房喊她帮忙,碧云便快快乐乐地走进厨房,与婆婆一起在锅上忙起来。婆媳俩一边熟练地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一边有说有笑地唠着家常。

碧云嫁过来后,很快就见识到了婆婆的能干。在农村,针线茶饭是评价女人能干与否的标准,而婆婆在这方面确实有着让人称赞的一面。

婆婆的厨艺在村里那是出了名的好。每逢村里谁家有个红白事,或是孩子满月、老人过寿,主家都会早早地来请婆婆去掌勺。到了办事的那天,婆婆总是早早地起床,收拾停当后就精神抖擞地前往主家。

一进厨房,婆婆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气场十足。她镇定地指挥着八九个同辈的妯娌和晚一辈的媳妇,安排得井井有条。“你,把那堆菜洗了切好。”“你,把这肉炖上,火候注意着点。”“还有你,把碗筷都摆整齐咯。”她的声音干脆利落,大家也都听从她的调度,忙而不乱。

在婆婆的指挥下,一道道美味的菜肴陆续出锅,色香味俱全,让宾客们赞不绝口。主家对婆婆也是感激不尽,直夸她有大将风度。

然而,婆婆在针线上就有些差强人意了。她缝补的衣物针脚总是不太整齐,绣的花儿也显得有些粗糙。碧云有时会委婉地提醒婆婆,婆婆总是笑着说:“我这手艺啊,比起做饭可差得远咯。”

婆婆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看秦腔。但凡十里八里有唱戏的,她不辞辛劳,一场不落。有时候戏班子来得晚,她就早早地吃了饭,搬着小板凳去戏台下占个好位置。就算是寒冬腊月,也阻挡不了她的热情。

有一次,隔壁村晚上有秦腔演出,婆婆白天忙了一天,碧云劝她别去了,太累。可婆婆却说:“那可不行,我盼这场戏盼好久了。”说完,就裹上厚厚的棉袄出发了。

碧云看着婆婆的背影,心中既敬佩又觉得有些可爱。婆婆就是这样一个有个性的人,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她的能干、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碧云,让这个家充满了温暖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