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
五万精锐,一朝尽丧,杨氏在播州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各大城寨或是望风而降,或是坚城自守。
杨子聪失魂落魄的坐在象征他播州节度使、镇南大将军的宝座上,人也变得憔悴、苍老。
“大将军,田氏军队以防御大理为名,侵占了我们云门屯、三度关等地。”
“南境诸城皆被罗氏、宋氏瓜分!”
“大理军队正在向海龙屯挺进,请大将军早做决断!”
……
面对手下人的禀报,杨子聪发出一声苦笑,仰天长叹道:“我杨氏三百年基业,毁于我手,我是杨氏的罪人!”
“大将军,大理与我杨氏乃是世仇,眼下播州四分五裂,已是独木难支,不如彻底归顺朝廷,还能保有富贵!”
杨氏族人劝说道。
杨子聪点头道:“只能如此。”
他当即写信交给宗绍,让他转呈给王焱,希望归附。
而王焱一直都在观望杨氏和大理之间的战争。
得知杨氏兵败,已经退到了海龙屯,便知道杨氏如今只有归附自己这一条路可走。
因为无论是投降大理,还是逃往田氏,寻求庇护,都是自寻死路。
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果然,没两天。
宗绍就带着杨子聪的书信,面见王焱,献上了归附的书信。
在信中,杨子聪先是强调自己本就是大周官员,先前因盗匪横行,致使播州与外界道路受阻,朝廷政令屡屡难入播州。
如今大人打通贵州诸地,杨氏回归朝廷之心日益加剧,今泣血书信一封,以示杨氏之心。
王焱看罢书信,很是无趣的扔到一旁。
宗绍见状,赶忙将播州一百二十五城、县、寨、洞诸地的地图、人口献上。
“播州共有人口四十六万八千五百人,海龙屯内,储存粮草辎重百万石,金银钱财折合铜钱二百亿!牛羊牲畜五千余头!”
宗绍在王焱翻看舆图和档案时,恭敬的立在一旁说道。
听到这些数目,王焱内心暗暗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