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塾自开办以来,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大燕国的教育领域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它那免费教育的善举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犹如春风吹过大地,迅速在百姓之间传颂开来,吸引了众多家庭纷纷将孩子送来求学。
每日清晨,义塾的门口总是热闹非凡。家长们带着殷切的期望,牵着孩子们的手,早早地等候在那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义塾可真是咱们穷苦人家的希望啊!以前哪敢想孩子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一位衣衫褴褛的父亲感慨万分,粗糙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是啊,苏思瑶和慕容轩真是大善人,为咱们老百姓做了件天大的好事。咱们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旁边的一位母亲附和着,目光中充满了感激。
随着口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孩子涌入了义塾。原本宽敞的教室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桌椅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孩子们不得不几个人挤在一张桌子旁,狭小的空间并没有削减他们学习的热情。
负责管理义塾的张先生为此忧心忡忡,他急匆匆地找到苏思瑶,神色焦虑地说道:“王妃,如今学生数量剧增,教学资源实在是紧张得很啊。这桌椅不够,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太艰苦了。”
苏思瑶听闻,立刻赶到教室查看情况。只见教室里人头攒动,孩子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却依然挺直了腰板,专注地听着先生授课。她的心中一阵酸楚,同时也为孩子们的求知精神所感动。
“张先生,您先别急。我会想办法尽快调配一些桌椅过来,先让孩子们能有个基本的学习空间。”苏思瑶安慰道。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调配桌椅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附近的村庄和城镇能找到的闲置桌椅寥寥无几。而且,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书籍、笔墨等教学用品也迅速短缺。
原本充足的课本,如今变得供不应求,有的孩子只能几个人共用一本。老师们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课本上的内容,不得不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反复讲解。
“现在连课本都不够,孩子们传阅起来很费时间,学习进度都被拖慢了。”一位老师无奈地向苏思瑶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