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知道下南洋的勇士回归,无不翘首以盼。
从出海到回归,让所有人对南洋有了全新的认知。
府衙的捕快们,站在港口维持秩序。
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
他们看到的不是什么脚踏七彩云彩,身穿金甲圣衣的盖世英雄。
相反,他们看到的,是一群衣衫褴褛,相互搀扶的海员。
最了解这个国家的,永远都是御史。
他们知道朝廷和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谢必郢让所有人都不要睡觉不要喝水,
熬出来黑眼圈,熬出来鱼尾纹,熬出来干裂的嘴唇。
在楚国补给的时候,他们就洗了温泉浴,去红帐子找了三五个娘们儿。
可谢必郢却没把脏乱差的衣服给扔掉,相反还在石头上把衣服磨出来窟窿,小心地用箱子装起来。
起先,大家还不理解,看见登莱官吏和百姓的这一刻,他们明白了。
谢必郢是翟松龄同年的进士,算是同窗。
他在人群中仔细地寻找谢必郢的身影,终于一个披头散发的男人映入眼帘。
“兄长!”翟松龄的眼睛瞬间红了,“你们一路……辛苦了。”
“贤弟好久不见。”谢必郢拱手,“三年前一别,现在你已经是登莱知府了,可喜可贺啊。”
紧接着二人相拥在一起,翟松龄再也控制不住流下了眼泪。
想当年,他们俩也是意气风发,进京赶考的少年,翰林院为官三年各奔前程。
然而现在,当初的风流倜傥,当年的潇洒快意,早就成为历史。
“兄长晒黑了,也瘦了。”翟松龄上下打量,“但相对当年,眼里多了韧性,多了坚毅,多了果敢……更像是一个弃文从武的将军。”
府衙准备了盛大的接风宴,
自始至终,翟松龄都没说让他们梳洗打扮的事情,或许这就是同窗之间的默契吧。
次日一早,扬帆起航,直奔京师。
这也是他们出行之前,李北玄专门交代的。
天大地大赢世民最大,回来之后不用到蓝田,直接面圣。
登莱无数百姓夹道欢送,一匹快马也前往京师报喜。
兵部尚书李懋恭的压力很大。
穆子恒战败之后,弹劾李懋恭的奏疏,摞起来比他都高。
半数的御史上书朝廷,请求削减兵部的开销。
甚至还有传闻,刘睿等人已经葬身鱼腹,再也回不来了。
言官们也用这个借口,请求皇帝暂停下南洋的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