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不如我们借一步说话。兄弟这买卖……”
李守仁送出银子后,和煦地笑道。
“好说好说。”李疍很是配合,他用一副你懂得的眼神,说道,“兄弟请便。”
“不若来我船舱,这双桅纵帆船,可是大明眼下没有的。”
李守仁继续谆谆善诱。
李疍毫不犹豫地跟上了李守仁,来到了船舱之中。
“这船真不错。”
这是李疍的第一印象。
“好家伙,倭刀倭甲,全是大铠,这是向我示威来着?”
这是李疍看到舱中的野人士兵后,产生的第一想法。
“原来这伙人是倭商啊,不过也无所谓。若敢造次,一样灭了。”
李疍多了几分敬畏,这是对实力的尊重,但也并不太当回事,只是暂熄了黑吃黑的念头。
从南到北,沿海地区就没有民风弱的,大家都是刀尖舔血,你倭刀够快,老子的长枪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登州水师就在三十里外。
此时的倭寇,还不像嘉靖朝那样,成为朝廷的肘腋之患。
李疍接过一杯热茶:“不知这位兄台贵姓?做的又是哪一路生意?”
“在下李守仁,本贯陇西,高丽人士。”李守仁笑道,“同姓一家亲。说起来,小弟与李兄还挺有缘。”
陇西李氏嘛,李疍也没想到,这海商居然有个儒雅的汉名,而且还姓李。
他从小在海滨讨生活,不认识几个大字,对“本贯”一词没有听懂。
不过他猜测大概是籍贯。
需要注意的是,本贯本身就是汉语词,只是后来汉语中不太常用,被棒子偷了过去,“京畿”一词同理。唐代韦庄的《秦妇吟》中,有一句诗便恰好是“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近甸”。
“守仁兄,俺也姓李,不过籍贯就是登州本地,已经20多代了……”
俩人论起了宗亲,很快便热络起来,李守仁拱手说:“疍兄,不瞒你说,小弟做的是大买卖,不知大哥能否吃得下?”
“哈哈,守仁兄但说无妨!”李疍豪爽地说道。
“小弟的买卖,大体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