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方案由章剑主持修改,很快就已经修改完善好了。要说神识的好处,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它不需要手写,也不是在电脑上输入修改,而是在脑海中,就能够快速的修改,还不用担心有错别字。
很快章剑就把方案修改好了,之后,他又把这个方案用神识传递给了众人,目的在于让大家查漏补缺,众人也都明白他的意思,又详细地研究了一番,提出了几个小的问题,最后大家都感觉没有了漏洞,才算是最后定稿。
要说到方案,其实它也是个死的东西。不管你的方案有多么完善,但与时刻变化的实际情况相比,还是具有滞后性,所以说,永远没有万全之策
比如分析五个人提交的方案,柳依依的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个,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真正按照她的方案执行,可以肯定地说,必将出现一些失控的情况,到时候任务恐怕就会失败。
这还是其中最好的一个,其他人的方案,虽然也有可取之处,但与柳依依的方案相比,已经有所不如,更不能应用于实战了。
看来由知识储备,变成行动能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人说要“知行合一”,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礼记·大学》里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句话可以分为七个重点,分别是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首先讲的是格物,其次就是研究、实践,然后得到智慧。得到智慧之后,人才能真正沉稳下来,不再沉迷于投机取巧,那个心才能真正做到正。身修其实就是格物、致知、意诚和心正的结果。
到了这个时候,才能做到齐家,古人有个着名的一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里的扫一屋,其实就是说的格物、致知、意诚、心正和齐家。
达到了这个地步,一个人才有了出去治国的资格,国家大治,天下自然太平。可见古人对个人修养的重视程度。
如果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把这七个重点分为两个阶段:在修身以前,就是个知的问题,也相当地读万卷书,自修身开始,就是个行的问题,并且是知行合一,否则不能修身,不能齐家,不能治国,更不能平天下,这也就是行万里路了。
看来古人的智慧确实是深不可测,几句话就已经提示了深刻的道理。
在布局上也是一样的,由知识变成能力,就是由知到行。这个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打磨,才能真正转变过来,但现在没有这个条件,还是掌握这个能力,就是一个大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