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无有停滞,一气流行循环无端,谓之停息。
亦谓之脱胎神化也,虽然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一也。”
李奎垣先生言:“坐功虽云静而生动,丹田之动是外来之气动,其实还是意动,群阴剥尽,一阳来复,是阴之静极而生动矣。
丹书炼已篇云:“已者我之真性,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也”。
不静则真意不动,而何有妙用乎,所以动者是真意,练拳术到至善处,亦是性至静,真意必动,而妙用即是神也。
至于坐功静极而动,采取火候之老嫩,法*轮升降之归根,亦不外性静意动,一神之妙用也。”
许占鳌先生言:“此理与静坐之功相合也。
静坐要最初还虚,俟虚极静笃时,海底忽生知觉,要动而后觉,是先天动,不可知而后动,知而后动是后天妄想而生动矣。
俟一阳动时即速回光返照,凝神于气穴,神气相交,二气合成一气。再有传授,文武火候老嫩,呼吸得法,能以锻炼进退升降,亦可以次而行动也。
因此是最初还虚,血气不能加于其内,心中空空洞洞,即是明心见性矣。”
形意拳共有十四位先生的言论,八卦只有一位,太极只有两位,均未涉及呼吸法的问题。
但引人注目的是,形意拳的十四位先生,几乎每一位都提到了三体式,郭云深先生对三体式的评论最高,“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也"。
《拳意述真》最后一章,是孙禄堂先生的《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其中对化劲后的感觉和现象描述甚详,其中“内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和和,如沐如浴之景况”,与章剑第一次练习《内功经》的体验甚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