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的改革,不仅让后宫焕发了新的生机,
也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面对群臣的集体劝阻,朱祁镇的神情依旧沉稳,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出列的大臣,心中既有理解也有坚持。
他深知,这些大臣们都是国家的栋梁,
他们的担忧与劝阻皆出自对国家和皇室的忠诚与爱护。
兵部左侍郎吴宁首先发难,他声音洪亮,言辞恳切:“陛下,如今边关不宁,战事频仍,军费开支浩大,民间亦需休养生息。此时选妃,恐将国家资源错置,非明智之举。”
兵部尚书于谦紧随其后,他语气坚定,字字铿锵:“陛下,臣以为,国家强盛之根本在于民富国强,军力充沛。后宫之事,当以节俭为要,不宜铺张浪费,以免民怨沸腾。”
陈循作为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更是从财政角度详细阐述了选妃的弊端:
“陛下,国库空虚已久,各项开支皆需精打细算。选妃大典,耗费巨大,实非当前国力所能承受。臣恳请陛下三思。”
礼部尚书胡濙则从礼仪教化的角度提出异议:
“陛下,后宫乃皇室之根本,但更应注重品德与才学。若仅以选美为务,恐有违礼仪教化之本,有损皇室威严。”
吏部尚书王直、工部尚书江渊、刑部尚书商辂等人也纷纷出列,各抒己见,
试图说服朱祁镇放弃选妃之念。他们的言辞或激昂或沉稳,但都充满了对国家和皇室的深切关怀。
更有甚者,一位年迈的老臣情绪激动,竟欲以撞墙相逼,
以表其反对之决心。这一幕让朝堂之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然而,朱祁镇并未被这些激烈的反对所动摇。
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着群臣,沉声说道:
“诸卿之言,朕已悉知。但朕意已决,选妃之事,非为个人私欲,乃是为国计民生之长远考虑。后宫虽为皇室私事,但亦关乎国家之根本。朕欲借此机会,选拔贤良淑德之女,以正家风,育英才,为皇室、为国家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材。至于诸卿所忧之财政、战事等问题,朕自有安排,定不会因选妃而误国事。”
朱祁镇也是不乐意了。
朕乃是一国之君,多娶几个媳妇怎么了?
面对朱祁镇的坚定态度,文官们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阻止的决心。
他们深知,一旦选妃大典举行,不仅可能耗尽国库,
更可能重蹈后宫干政的覆辙,给国家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
兵部左侍郎吴宁见状,再次挺身而出,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陛下,臣等并非不敬,实乃忧心国家未来。若因选妃而耗资巨大,致使边关将士无粮可食,民间百姓无衣可穿,臣等万死难辞其咎!”
言罢,他竟不顾一切地跪倒在地,以头叩地,声声泣血,
表达着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