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秦州大捷

大宋不怂 七桃散人 2509 字 22天前

“不知。”陆游摇了摇头,继续说道:“金军进攻未果,带来的粮草不济,只得退兵。然而正当金军撤退的时候,邵知州率军出城,猛攻金军,歼敌无数。”

“好啊!好一场大胜!”

“邵知州就是我大宋良将。有邵将军在,何愁我大宋西边定然固若金汤。”

陆游看了看李申之,见李申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退却的金军并没有放弃,他们先是与川陕方面交涉,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金军便纠集了大队人马,重新进发秦州。只不过这次并没有急着进攻秦州,而是将秦州团团围住,打算将邵知州困死在秦州城内。”

邵继春松了口气,说道:“有赖李公子提前布局,秦州城内的粮草至少够城中军民两年的消耗。既然家父还有余力出城追击金人,那么想必城中的伤亡并不是很大。”

李申之继续道:“秦州的局势暂且就是这样,咱们担心也没用。至于现在秦州是什么状况,咱们不得而知,毕竟传来的消息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事了。咱们现在需要商议一番,咱们应天府该如何应对金人的威胁。”

张浚坐在上首位置,自从一开始说了几句话之后,一直没有发言。坐在他旁边的赵不凡和赵瑗同样也没有说话。

这是张浚特意安排的场面,就是想练一练李申之这块真金,让他尽快走上知州的岗位。

张浚善于发现人才和提拔人才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

尤其是遇到了李申之这样的旷世奇才,张浚恨不得立马提拔李申之当京西制置副使,给自己当一个全面副手。

小主,

李申之询问众人应对金人的对策,韩平问道:“金人何时会来犯边?”

“不知道。”李申之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也是他最担心的问题。

韩平说道:“应天府距离开封府实在是太近了,金人早上发兵,最迟晚上也能到应天府。我所在的宁陵县更是紧贴着开封府,若是金人搞一个突然袭击,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李申之点头称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咱们要商量一番,该如何建立咱们的预警系统?”

陆游始终与李申之在一起,两人经常商讨各种局势和对策,是以知道李申之的想法和打算。

也正是因为如此,今天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给李申之捧好哏。

陆游说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咱们防着金人,却又不能始终处于防备的状态。按说将百姓和士兵全都塞到小城里面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可是这样一来,日常的生产活动也没办法继续,这样对咱们也是巨大的损失。所以说,咱们需要商量一番,如何能在不影响日常生产的情况下,防备金人的进攻。”

范成大读过一些兵书,踊跃建言道:“可以在宁陵县设了望台和烽火台,然后在每村的村口设一面铜锣,当宁陵县的了望台发现金人之后,便立马点燃烽火。每个村子都留人值守,见到烽火之后瞧打铜锣迅速组织乡民集合,然后统一跑到就近的小城之中。”

韩平反驳道:“不妥。咱们设置了望台,必然隐瞒不过金人。若是金人知道咱们立起了了望台和烽火台,必定会提前来找麻烦,到时候咱们该如何应对?”

韩平的担忧,更多的是从政治上的考虑。

毕竟从理论上来说,宋金双方现在处于和平阶段,是不宜用出格的举动去刺激对方。

应天府这边立起来烽火台,明摆着是要防备金人的进攻。这时候万一金人派使者来质疑宋方,岂不是落人口实。

毕竟应天府还在宋国朝廷统治之下,不像秦州处于理论上的独立状态。

金人完全可以通过外交途径,逼迫宋方撤掉了望台。到那时金人再来进攻,应天府依然是一个瞎子。

到那时候,宋人总不能说我预判到你要攻打我吧?

不设了望台没办法预警,设了了望台又容易刺激到金人,陷入两难的众人在此将目光看向了李申之。

他们已经从李申之的脸上看到了熟悉的表情,那家伙的脸上分明写着四个字:我有办法。

PS:胡世将是一位功勋卓着的抗金名将,因为种种原因名气不是很大。上不如中兴四将,下不如民间抗金义士。在川陕,他的名气也一直在吴玠吴璘兄弟之下。殊不知他始终与吴玠并肩作战,后来更是吴璘的长官,主政川陕期间,不论是抗金意志还是为政治军的举措都可圈可点。名气不显,或许只是因为他并没有亲自领兵上过前线吧。

只可惜积劳成疾,在五十多岁的年纪突发疾病去世,可惜可叹。

在此附一首胡世将的《酹江月》。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