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大国材料》:构筑现代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基石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观点在员工之中传递开来,这样大家对于上市的积极性就会低很多。”

“大家不能总是盯着少数几家互联网大厂的情况来看,那样子是没有代表性的。”

曾建英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还是不要闹到曹阳那边为好。

大家想办法安抚,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就得了。

要不然指不定就要迎来什么变革,最终变来变去,不见得就是有什么好处。

一个公司的任何改革,往往都不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福利为出发点,而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考虑。

这更好的发展,有的时候就是需要牺牲一些东西的。

“确实如此,我回去就把主要的管理者召集起来,大家商量一下具体的处理方法。”

“到时候我们可以再交流一下,毕竟两家公司面临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

曾建英也好,谢灵云也好,对现在所处的位置都是比较满意的。

他们自然是要站在曹阳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而伴随着光威碳纤维的成功上市,股票价格连续几天都是涨停,光威那边也正式的公布了修建一座全新碳纤维工厂的计划。

按照光威发布的公告,这座碳纤维工厂的产能规模直接达到了年产5万吨,算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碳纤维工厂。

等到这座工厂投产之后,光威的产能将会是全球最大,超过南山碳纤维、东瀛东丽和美利坚赫氏。

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南山碳纤维这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毕竟曹阳早就把相关的消息跟曾建英说过。

但是东瀛东丽那边,反应就很大了。

“社长,华夏那边的碳纤维厂家太激进了,这么搞下去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供需格局就会再一次的被打破。”

“到时候我们的碳纤维业务很可能会面临亏损的局面。”

近藤太郎现在可是愁怀了。

当年东丽的碳纤维产能可是全球第一,技术也是全球第一,市场规模更是全球第一。

作为销售部部长,他几乎什么工作都不需要特别的去做,就能有非常好的业绩。

但是自从南山碳纤维出现之后,情况就开始出现了变化。

后面南山碳纤维扶持光威一起发展,把高端、中端和低端的碳纤维市场都给搞乱了。

如今拥有T1200碳纤维的南山碳纤维,在技术上面牢牢的站稳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而在产能方面,南山碳纤维和光威也是稳坐第一第二的位置,东丽只能屈居第三。

现在光威新增加修建工厂之后,第一第二的位置虽然改了,看起来好像跟东丽这个第三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情况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的。

老大老二合起来垄断市场,到时候哪里有老三的活路?

这比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消失了还要严峻好不好。

偏偏面对这个局面,近藤太郎并没有太多的好办法。

可他也不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了佐贺奴的办公室,先探一探口风再说。

“我们在华夏修建的碳纤维工厂,今年不是也能投产了吗?”

“到时候我们的生产成本,应该也不会比光威要高到哪里去吧?”

为了应对华夏碳纤维厂家的威胁,东丽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出改变的。

像是碳纤维产品,以前东丽是绝对不会考虑在华夏修建工厂的。

但是南山碳纤维掌握了相关的技术之后,这个情况就发生变化了。

特别是南山碳纤维把东丽打的丢盔弃甲,丢掉了华夏大部分的市场和一部分的国际市场之后,东丽那边的转变就更快了。

在华夏修建工厂,把碳纤维的成本降低到跟华夏厂家相同的水平,这就是东丽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

不过近藤太郎却不是特别的看好这个结果。

“虽然我们已经在华夏实现了碳纤维的国产化,但是我们的设备是从国内运输过去的,而对方是南山设备生产的,这里面估计会有一个设备价值的差异。”

“除此之外,华夏的人工成本也是比我们要低一些的。”

“最终如果我们要保持比较高的利润率的话,售价还是会比对方要高。”

近藤太郎这么一说,佐贺奴立马就说道:“中低端的碳纤维市场已经没有办法维持很高的利润率了。”

“只要不亏本,为了抢占市场,以前一些我们不接的订单,都是可以考虑接的。”

“与此同时,我们要跟东瀛企业和欧美企业好好的沟通,让它们在华夏的工厂尽可能的使用我们的碳纤维。”

“或者是一些海外公司交给华夏工厂代工生产的碳纤维产品,我们要想办法让对方指定使用我们的碳纤维原材料。”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我们的价格还要略高一点,只要高的不是很多,也是可以拓展一些市场的。”

不得不说,佐贺奴的这个想法还是很有道理,也有可行性的。

只要华夏还有东瀛等国家的企业需要使用碳纤维原材料,南山碳纤维和光威想要把东丽给完全干趴下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人家的产品的开发是在海外,东丽在开发阶段就跟人家已经确定好了材料的选择。

最终图纸给到华夏这边的时候,只能按图去生产,采购对应的原材料。

这种情况,在汽车行业就是非常常见的。

一些特殊钢,国内其实也是已经可以生产了。

但是往往还是需要从东瀛等地进口,原因就是对应的零件在图纸上就已经标注好了要使用哪个钢铁厂家的特殊钢牌号。

这个时候除非有非常大的收益,要不然人家推国产化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毕竟各种测试都已经完成了,现在要重新做一遍,最终的收益就很不明显了。

关键是各方人员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这个工作我们其实一直都有在做。”

“现在麻烦的就是光威那边在拓展碳纤维的产能的情况下,也在同时拓展碳纤维产品的生产能力。”

“我们的一些客户的市场也都是被光威给抢走了。”

“到时候就算是争取了更多的客户,但是最终的碳纤维销量却是有可能反而下降了。”

近藤太郎这么一说,佐贺奴也郁闷了。

华夏的企业太难对付了。

特别是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华夏企业,很难搞。

以前东瀛企业随随便便就能在市场上过的很滋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碳纤维行业如此,汽车行业如此,家电行业如此,甚至就连半导体行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