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凉州之地更是民不聊生。董卓,这位手握重兵的悍将,在与凉州叛军的激战中大败敌军,获得了一场辉煌的大胜。捷报传至京城,汉灵帝虽对董卓兵权之重深感忌惮,但碍于其战功赫赫,不得不给董卓封官加爵。
董卓闻之,心中大喜。他意气风发,上书汉灵帝,言辞激昂:“陛下,今叛军韩遂等已成残兵败将,此时正是一举剿灭之良机,不可错失。请陛下许臣一些兵马,臣愿率三军,乘胜追击,定将叛军彻底铲除,还凉州以安宁。”
汉灵帝看到董卓的奏折气愤的摔在地上,他深知这是董卓跟他要兵。随即朝堂议事询问大臣意见,朝中大臣却对此意见纷纷。以卢植、张温、邓盛为代表的儒派士族,对董卓再次出兵之事极力反对。卢植捋须而言:“陛下,董卓已拥兵自重,在许兵权,恐其势力愈发壮大,难以节制,于朝廷不利。”张温亦拱手进言:“陛下,凉州之乱,虽需平定,但董卓之兵,不可轻动。如今局势未稳,当谨慎行事。”邓盛更是言辞恳切:“陛下,董卓此人,野心勃勃,若任其兵权,必成大患。”
与此同时,宦官集团以赵忠、张让为代表,也纷纷劝解汉灵帝不要让董卓出兵。赵忠谄媚道:“陛下,董卓狼子野心,若再掌兵权,恐危及陛下之江山。”张让阴恻恻地说:“陛下,老奴闻董卓与臣等素有嫌隙,若让其出兵,恐其报复。且凉州之乱,可徐徐图之,不必急于一时。”
士族与宦官,这两股势力竟罕见地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董卓出兵。他们各有心思,有的怕董卓坐大威胁自己的地位,有的怕董卓拥兵自重,危及朝廷,而张让之流则纯粹是出于私怨,怕董卓报复。
汉灵帝见众人皆不同意董卓再出兵,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董卓之勇悍,但又担忧其势力膨胀。于是,汉灵帝又问大将军何进:“大将军,尔以为董卓出兵之事,当如何决断?”
何进见士族宦官皆不同意,心中暗自盘算。他深知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若与众人相悖孤立。于是,何进只能点头劝解道:“陛下,臣以为各大臣所言有理。董卓虽有战功,但如今其兵权已重,若再给兵,恐生变故。当以稳定局势为先,不宜轻动。”
汉灵帝听了何进之言,心中已有决断。他无奈地下旨驳回董卓的意见。诏书传到董卓大营,董卓展开诏书,脸色骤变。他气愤地将诏书扔在地上,怒道:“陛下不听我言,那韩遂叛军只会死灰复燃,到时凉州再乱,悔之晚矣!”
李儒在一旁,长叹一声道:“主公,必是朝中有人在陛下耳边吹风,此等良机错失,凉州再无宁日。”贾诩亦微微摇头道:“主公,为今之计,只能招兵买马,观察时机。吾想韩遂等辈还会重来。”
董卓一脚踢翻桌案,怒不可遏:“吾一心除叛,三军将士用命换来的时机,就被朝中这些奸逆迂腐给葬送,真是岂有此理!”然而,董卓虽生气,却也无奈。他深知,在朝中众人的反对下,自己若强行出兵,必将引起更大的麻烦。于是,董卓只能从命,暂罢出兵之念。
随后的日子里,董卓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势力。他心中憋着一股气,誓要在未来的时机中,再次展现自己的实力。
一日,小兵匆匆来报:“将军,有一人在大帐辕门外求见。”董卓闻言,甚是纳闷疑惑。他心中暗自思量:“此时何人会来见我?”于是,董卓让人请那人进来。
那人走进营帐,董卓抬眼望去,只见此人身高一丈,体大腰粗,身材魁梧,甚是有气势。董卓微微眯起双眼,问道:“汝何人?见吾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