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一早,伏弗陵氏大军全军出动,在山谷之前列阵,看来是要主动攻来。
看到对面如此表现,张延礼也知道拖延不下去了,对方如此,张延礼之前拖延的手段都没办法继续,而且,他麾下胡兵的数量众多,固守营垒的作用不大,反而无法发挥出胡兵的优势。
故而,张延礼也同样在山谷不远处列阵,准备与伏弗陵氏决一死战。
伏弗陵嗣如今手中的兵马有两万,这已经是他能征召的全部兵马了,张延礼大军攻来后,宕、武二州的部分部族压根没有派兵接受征召的意思,不像之前伏弗陵氏内战之时那么积极。
而这两万人,甲士接近四千,其余则大都是部族的杂兵。伏弗陵嗣亲自带领百余精兵在前线督战,各部精锐紧随其后,而伏弗陵仪则带领伏弗陵氏仅存的一千五百甲士在中军处,作为预备军。
至于其余杂兵,则被伏弗陵嗣安排在两翼处。
伏弗陵嗣的想法依旧还是吐蕃的常规打法,一波流,将精锐甲上放在中军,打的就是一战破敌的主意,经不起长久战。
至于张延礼这边,他留了不少兵马防守渭州襄武,以及防守粮道,如今他麾下还有一万五千赤水军战兵和两万胡兵,无论在兵力上还是其他问题上,张延礼都占据绝对的优势。
他的派兵布阵也很简单,虽然被吐蕃的散骑遮挡住视线,看不到伏弗陵嗣的排兵布阵。但他实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故而将兵力平均分布在中军和左右两翼,赤水军在前,胡兵在后。
张延礼想的很明白,就是不出错,不管伏弗陵嗣出何种手段,只要他不犯错,就必定能赢。
吐蕃重骑兵实力再强,但只要他留足够的预备队,加上赤水军的精锐,必然能挡住吐蕃重骑兵的冲锋,至于将胡兵放在后方,则是担心胡兵被吐蕃重骑兵冲散后打乱己方的阵型,他才不惜以赤水军为盾。
几万人列阵,光双方列好阵,就花了快两个时辰。
等伏弗陵氏列好阵后,伏弗陵嗣立刻主动前进,不过他并没有急于发起冲锋,而缓慢进军,保证阵型的完整。
至于张延礼这边,则让士卒休息,大阵岿然不动,反正他不急,急的应该是对方才是。如此一来,自然尽可能让士卒保存体力,增加胜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