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白露

社会万象 叶枫FiyHqy 1598 字 1个月前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这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白露的名称来源于自然界的现象。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是因为到了白露节气,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现出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作为节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礼记》中就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表明白露节气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古代的农民根据白露节气的特点,总结出了“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

白露节气有许多传统习俗,如“收清露”,民间认为秋露有愈百病、止消渴的功效,因此在白露时节有收集露水的习俗。此外,还有饮白露茶、啜米酒、吃龙眼等习俗,这些习俗都与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现象有关。

白露节气不仅是一个反映自然界变化的节令,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白露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因此在选择衣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早晚温差大白露节气后,早晚温差较大,白天温度可能在20-30℃之间,建议穿棉麻面料的衣物,如衬衫、混纺衣物、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而傍晚到夜间温度可能会降到15℃左右,建议增加外套,如休闲装、夹克衫、风衣、薄毛衣等。

避免裸露肌肤俗话说“白露节气勿露身”,白露时节气温降低,不宜裸露肌肤。如果此时仍像夏天一样穿着,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也会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建议及时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受寒。

注意关键部位保暖白露过后,寒气逐渐加重,阳气逐渐减弱,此时要捂好以下4个关键部位:1.捂肚脐:肚脐在中医上称为神阙穴,如果神阙穴受寒,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痛经等疾患。因此,天气转凉后要注意腹部保暖,慎露肚脐,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

捂后背后背是风寒邪气容易侵袭的部位,如果后背受凉,容易使阳气耗损,导致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养阳首先要暖背,平时容易怕冷的人群,可适当晒晒背部。夜间睡觉时,可以撤掉夏季用的凉席,防止寒气入体。

捂头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经脉多汇聚于头部。头部吹风受凉后,容易出现头痛症状。白露时节,有的地区昼夜温差大,早晚出门要护好头部,避免冷风直吹。

捂双脚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一旦受寒,容易降低身体的抗病能力。白露过后,寒气渐增,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泡脚时热水最好没过脚踝,泡5~20分钟,直至身体微微出汗。

材质选择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面料,如棉质、麻质等,以便让身体更舒适。同时,衣物可以单薄些,薄而不露,适当“秋冻”。但“秋冻”要因人而异,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弱者,以及体质较弱者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冠心病等人群也不宜“秋冻”,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