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既然都是如此精妙的新型纳米针霰弹了,那就要上点儿猛料。”
他在系统商城逛了逛,看到了几个比较合适的能量驱动系统。
“冷聚变脉冲核心,这个比较合适。”
冷聚变脉冲核心,即微型氘-氦3反应堆,直径差不多在五厘米左右,可以提供单次爆炸的初始能力。
再辅以电磁流体加速轨道,利用洛伦兹力将纳米针加速至0.1%光速,赋予穿透装甲、机甲等防御装备的动能。
两者结合之下,纳米针能爆发出最大的杀伤力!
“智能化是「暴雨梨花针量子相变霰弹」又一大特点,自动化索敌,智能规划路线,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
李阳借助系统,完善智能索敌和追踪模块。
“加装量子雷达波束和神经形态计算芯片,让这款霰弹变成拟人形态。”
量子雷达波束,在其爆炸的瞬间,可以释放太赫兹频段电磁脉冲,以它为中心,可以扫描半径大约五百米左右范围的生物热信号。
安装的神经形态计算芯片,是基于人脑突触结构的AI神经元。
它可以在0.1毫秒内,给每根「相变纳米针」分配攻击路径和轨迹。
而且!
如果目标区域有敌方士兵活动的迹象,AI还能迫使「相变纳米针」优先锁定敌方士兵的运动神经簇。
李阳不断完善「暴雨梨花针量子相变霰弹」的各项结构和系统,并临时专门开了一条生产线,亲自动手,生产了一批霰弹。
因为技术难度高,却不够熟练,首次生产,他只生产了一百发。
看着静静躺在弹药仓中的「暴雨梨花针量子相变霰弹」,李阳眼睛明亮,有些激动和期待,迫切的想要知道它们的效果究竟如何。
“暴雨梨花针量子相变霰弹,每一发子弹饱含外壳重1.2kg,每发子弹内置10^6根「相变纳米针」。”
“霰弹杀伤半径在50-500m,可进行调节,穿透力等效为钢甲的话,大致为800mm。”
他盖上弹药仓的盖子,深呼吸一口气。
“不知不觉就过去一个月了,想必冯司令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既然如此,先带上这批「暴雨梨花针量子相变霰弹」去一趟中部战区,给他安安心。”
他打开实验室的门,呼吸着外界的新鲜空气。
一直守候在外边的赵辉看到他出来,又见他提着一个箱子,顿时明白。
“搞定了?”
李阳颔首。
“东西是搞出来,但效果如何,还得去中部战区实验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