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壬辰倭乱(五)保宁之战和珍岛水战(李舜臣初败)(5.2K)

备前宰相 日月合明 2934 字 1个月前

李舜臣吃到了壬辰倭乱一来的第一次场败仗,而且是败的这么惨。也就是能势赖吉没有功夫去管他们,不然肯定要杀入木浦剿了全罗水师右营。

而这也让李舜臣成功逃出生天。

回去之后的李舜臣痛定思痛的,坚定了要大造龟船的想法,在他看来只有龟船才能对付日方的炮船。

而且眼下龟船的炮位还不够,他得想办法克服侧翼开炮时候船只的稳定性问题,然后在龟船左右各开炮位,学者日船一样侧翼射击增加炮位。

而且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酝酿,他像在龟船木壳外包上铁皮,这样或许可以抵御日寇的炮弹。

这些种种想法远在京都的秀家和前线花房正幸都不得知,他们更不知道此战直接挑动了李舜臣在全罗道右水营的威望。

此前日寇来袭,庆尚道水军来求援,全罗道水军将官大多认为全罗道水军与庆尚道互不统属,未得王命联合有所不妥,再加上全罗道水军自保尚且不如,哪里还有功夫去管别人。

是他力排众议认为挫败日军部分本道、外道,只有挫败了敌军的锐气,全罗道才可以保全。

而且他拿来说服麾下的最有利理由就算,庆尚道传来的消息说日军水军没有火炮,自己这边的3艘装备火炮的板屋船就算秘密武器,火炮轰击船只的效果已经被验证了。

谁承想自己这边刚出门就撞上了铁板,对面明明才十几艘船,却打出了大几十门炮的气势,打的自己这边没有还手的机会。

首战战败很打击己方的士气,更打击自己的威望。

不过他更狠元均提供的情报有误,你这还敢说日寇没有炮船?

这都快赶上岸防炮台了!

实在是太不讲武德了!

天地良心,秀家真的没想打败李舜臣,他只想保证自己朝鲜左边的海运贸易顺畅,等到将忠清道、京畿道、黄海道抢的都运完了,马上就把船队撤走。

秀家还指望秀吉在朝鲜摔跟头呢,这就需要李舜臣能想办法断了日本方面的海上后勤线路。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huanyuanapp 】

但是谁知两边就是这么无厘头,直接在珍岛外围碰上了,更是直接把李舜臣给打了回去。

更让秀家没想到的是,李舜臣回去之后就写信参了元均一本说他谎报军情,才致使自己战败。

在信件中更是直言“寇船坚炮利,请造大船铸重炮以对,请天朝上国增派水师参战”云云。

总之在阴差阳错之下,历史上没有参战的明朝水师也参战了,这可不是朝鲜水师那三瓜俩枣可以比的。

明朝水师自朱元章开始就主动将火铳和火炮搬上了战船,鄱阳湖水战大胜陈友谅就有火器应用的记录。

后来由于海禁政策,水师船备废弛,官办船厂居然连400料中型福船都造不出,需要征召民用福船改装以应对倭寇。

不过后来发现,民用的福船和广船因为需要走远洋贸易的原因,造的往往比官船还要坚固。

自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以来,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

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而且火炮的口径越造越大。

至万历年间,甚至有红铜铸造的万斤重炮上船的记录,后世估算大约相当于欧洲的24磅重炮。

自1520~1580年一系列与外部的冲突后(主要是与葡萄牙和荷兰),大明水师模彷欧洲桨帆船的做法,把重炮安置在船头;一开始重炮被摆在蜈蚣船(桨帆船)上,后来连中大型的战船船首都安上重炮。

以《效纪新书》上的一号大福船为例,船首会摆上1门大发熕。

至此大明水师得到一种比较有效摧毁敌方船只的方法,海战战术也为之改变;遇敌先抢占上风,用舰艏重炮攻击敌船,然后航向敌人右侧发射左舷的大佛狼机、百子等小炮射击舰上人员;接者发射舰艉炮,然后回转到敌人左侧发射右舷的大佛狼机与百子炮,然后从下风处再来一次。

注:发熕由1548年传入,铜制或铁制,多数重300~500斤,少数有破5000斤,为当时东南沿海火力最强的舰炮。

很多文学好影视作品中,对于明朝水师的描述多少因为禁海而想当然的弱了,事实上如果明朝水师真的这么弱不禁风,又怎么可能在明末时候还有余力去收复台湾呢?

秀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明朝水师参战,以日军水师的势力,历史上对付朝鲜的龟船尚且力有不逮,面对与葡萄牙等西方列强交战过的大名水师哪里够塞牙缝的?

就算秀家现在最强的2艘克拉克帆船,明朝水师又不是没有击沉过,人家荷兰东印度公司好歹装备着几门24主磅炮。

秀家的卡拉克帆船上面最大口径火炮就是左右各3门的18磅青铜炮,其他15门都是12磅火炮。

至于福船更比不说了,4艘福船船头的18磅炮还是从两艘卡拉克船上拆下来按上去的,左右都是明治火炮,口径大约在6磅炮之上12磅炮之下的水平。

就要是这对上明朝水师,秀家就算把全部家底赔进去都不够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