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读书无法明智?

有个邻居问道:“那这个跟前面日子的三线建设是一回事儿吗?”

“据我所知,不是一回事儿,三线建设是从各个工厂单位抽调去做援建的,他们去那边是有职工编制的,照样拿工资,这个是去上山下乡扶农的,除非分到开垦的兵团去,要不然没有编制不拿工资的,不过也能自产自用,但是分到兵团去,有一点不好,就是驻扎的地方太偏了。”

李想把两边的政策,尽量正面的给大家解释着。

“听着,好像还是三线建设好点,那吴老四家的孩子走早了,他要不是报名下乡,走前面那条路子,保不准现在已经转正升一级了。”二大爷思索了一下,评价道。

“这也不一定,三线回不来呀,下乡的听他们说,过个三年五载的就能回来,每年还有探亲假能回来看看亲人呢。”何雨柱摇头,觉的都有利有弊的,全看要什么了。

一说起吴老四家的孩子,院里的妇女们就有话说了。

都在替他可惜,分了那么远的地方。

不知哪得罪了知青办的人。

后面这一片,又去了几个,就再没有分那么远了。

其中两个年青人,就在近郊,时不时就能回家一趟。

这时一大爷突然发话道:“我这边说几句啊,咱们院里呢,也有几个适龄的孩子,这建设国家,帮扶农民都是光荣的大好事,但这离家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不是那么简单嘴上说几句就能行的事,孩子们做决定前呐,一定要想好,不仅他们要想好,长辈们也要替他们想好,这种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别脑袋发热,得了别人的夸,就冒失的定了,你要没那个真心,没有那个能耐办实事,只是为了得几句夸,就趁早歇了这个心思,去了也是给当地人民添麻烦,还连累自家长辈担心。”

这段话,不是一大爷一拍脑袋,突然想起要说。

而是那天龙虾宴的时候,院里几个爷们自成一桌,聊着聊着,说起了这个事。

都是人精,自然嗅出些不对来。

向李想问起来,都是一个院里的邻居,李想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吧。

他也只能尽量以中立的立场客观评价。

于国家的发展来说,不得不经历这样的阵痛时期。

这样的政策落到个人头上,对于没那么大抱负的人,难免会觉得痛苦。

这就要看个人心性了,能看到远的人,提前一步,痛过之后好处也不会少。

熬不住的,只觉的是人间炼狱,花尽心思想逃离,正的邪的什么招他都能想的出来。

当然更多的,还是甘为牛马,这也是自古至今老百姓们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