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将近35%的男性人口在军队中服役,也意味着苏军在战争中的2900多万人伤亡主要是由男性承担。
有统计显示,在当时50岁前被打死或者因伤致死的人中,男性约是女性的三倍多。
最终,到了1950年的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3.9%,小于1940年的47.9%。
反观德国呢,在二站期间德军在册官兵数量高达1700万人,伤亡数字也突破了1000万人,那么其中有多少是战场上阵亡的呢?
伤亡准确数字历来都是参战各国统计工作的难点,所谓战死应该包括阵亡、战伤死、战病死和失踪,另外还有其他伤亡归类,比如被俘后死亡等等。
根据战后统计,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站中共死亡457万人,但真正意义的“战死“数字是320余万人,死亡数量中战死者约占70%。
其它死亡方式约有130余万,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被俘的人,战后生存者仅有5000。
德国的军队构成非常复杂,它至少可以分为七个兵源方式:
1,希大爷上台但未开始扩张时期的德国人,时间节点应该为1936年底;
2,被德国吞并的奥地利人;3,东欧地区的日尔曼人,比如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波兰和前苏联的一些加盟共和国里的日尔曼人;
4,被德国夺回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日尔曼人。
这四个部分是纳粹国防军的主要兵源构成,占1000多万军队中的绝大部分。
而武装党卫军除日尔曼人外,还包括其它三个部分,5、毛熊和波兰战俘;6、西欧和北欧志愿兵;7、其它大洲的志愿兵(主要是亚洲和美洲),其中毛熊和波兰战俘组成的伪军死亡不计在内,第6和第7部分的死亡人数只有多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有的官兵死亡人数中,在苏德战场死亡数量最大,达到380万人,占比83%;其次是1940年法国战役和1944年以后的西欧战场,死亡大约50多万人,占比11%,由此可见,毛熊的卫国战争确实是第二次世界大站欧洲的主战场。
在其它战场上死亡总数约27万余人,占比6%,包括1943年以后的意大利战场死亡15万人;巴尔干半岛各国死亡人(南斯拉夫搞掉的最多,然后是希腊军队和英军);1939年波兰战役死亡人,北非战场死亡人,其他死亡则发生在一些占领地区的抵抗活动中。
这仅仅是死亡和战死人数,不包括战伤和致残,否则数字要突破100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德国,与一战时期的失败有本质不同,德国1918年的终战只是帝制崩溃,德皇跑路,总参谋部取消,但支撑这个国家的所有传统机构都保留了下来,尤其是地方政权依然存在,还算是一个有政府有组织的国家。
然而二战过后,由于德国高层纷纷自杀或被捕,1000多万军人的伤亡和几百万成为俘虏,以及被宣布为非法,整个第三帝国和任何一级政权已经不复存在。
整个德国被美苏英法的占领军所统治,德国本土具备劳动能力的男子数量几乎为零,几千万居民当中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他们必须依靠占领军维持法律和秩序,同时也得依靠占领军提供食物和燃料度过1945年寒冷的冬天。
既导致更多的德国人在饥饿和寒冷中死去,也使一片废墟的德国重建变得非常困难,战后的德国,境遇是非常悲惨的,这一切拜希大爷所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德国人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们盲目地选择了希大爷,死心塌地的追随着希大爷走向战争和毁灭。
从1939年9月1日第一声炮响开始,整整五年八个月零七天,别说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根据考证,德军的师长平均三周挂掉一名,军长平均三个月死去一名,足见二站的惨烈。
当然,这个数字压根儿没有准确性可言,后世的统计也根本不具备科学的可能,所有数字都只是大概的估计。
但不管如何,惨烈都是苏德战争的代名词,不管你有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都会离死亡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