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国民政府成立后一直致力于丧葬习俗的改良,但在一定时期内却并未对火葬积极推行,原因就在大部分民国人还是无法接受火葬这样的新鲜事物。
华人心中,人死后,就该落叶归根,施行土葬。
放进焚化炉一烧,只剩残渣骨灰,总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和不能接受。
不过,在部分地区火葬场的建设还是有所进行的,上海滩这样的大都市,自然脱不了干系。
金陵国民政府对火葬的重视,要到抗日战争之后。
随着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金陵国民政府开始研讨推行火葬的必要性。
在一些大城市之中,关乎火葬的倡议和讨论尤为迫切。这与长时期战乱所造成的民众死亡数量的不断累积直接相关。
以上海滩为例。
到了1940年代,因交通受阻,数量甚多的棺柩不能顺利被运回乡下安葬,多停于上海滩的殡仪馆或寺庙之中。
天长日久,棺木以及尸身腐烂不堪,秽气四溢,不仅严重影响着市容观瞻,同时也有碍卫生防疫。
因此,到了1940年代末,卫生局多次下达命令要求积柩限时出清,并积极研讨方案对没有迁出者进行集中火化。
提出了推广火葬仪式的参议员这么说道:“我国的土地虽广,但是如若‘设使人各觅葬地一方,或各需葬地一所’,所占用的土地将不可胜计。
特别是相关土地一旦成为丧葬场所不事耕植的话,农业生产将大大减少。
此外,传统的土葬无论贫富均需棺椁,并辅以培土、封圹消费不菲。
‘以有用之金钱,作无益之虚耗’,对经济民生殊为不利。
最后,富庶之家固然有能力保护先人的邱陇,使之不受损坏。但是数代之后,当其家道凌夷、无力保卫之时,任由牲牧蹂躏,朽棺暴露,风雨摧残,势必‘残骸白骨,累累道旁,久必丛生疫疠’。”
饶是如此,现阶段金陵国民政府还是在大力推行火葬制度,尤其是在校长下令摒弃旧社会的封建习俗,多学习西方各国的先进思想理念时,唐腴胪这样的官员,只能以身作则。
“静安公墓火葬场那边,倒是派人联络过,但...”提到这个,谭端美目中忽然升起一丝怨恨。
“怎么了姐姐?”白秀珠嗅到了不好的味道,连忙追问。
“他们要把我先生的尸体放置几天,先行尸检,不给火化呢。”谭端冷声道,“我知道,父亲和先生走了后,我这寡妇也说不上话,他们势力大,人手多,就是宋部长也得给他们几分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