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招聘广告居然能造就第一品牌

但这次借着这个招聘的广告,终于让普通人将那些广告牌与英豪真正连接在一起。英豪的品牌形象也彻底丰满起来,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英豪现在在内地已经有几万员工了,在诸多的地级城市也都有办事处。

英豪的员工收入一直都很高,即使是在英豪最普通的搬运工、清洁人员,收入也比市场上平均收入要高个三成到五成。

其实在这些城市,英豪是个好单位的名声,一直都有流传。不过之前只是在这些员工,亲朋好友的小圈子里流传。

但这次借着招聘广告被老板姓热议,这些全国各城市的办事处员工,就成立当地打听准确消息最好的信息来源。

不少人在帮英豪吹牛的时候,都会加一句,我的XXX亲戚朋友,就在英豪的办事处工作,这个办事处就在XXX地址,我还能骗你?不信你自己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发一个招聘广告,还能造成如此强劲的品牌宣传效果,不止陈兵没有想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

而陈兵也是多年之后,回看这段历史,才真正意识到,正是这次的大规模招聘广告投放,将英豪送上了内地第一知名品牌的宝座,给英豪在内地业务的展开,铸就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种民间舆情的自发发酵之下,英豪的招聘广告投放之后,很快就有大量的应聘简历,如雪花一般飞来。

在内地,80年代的普遍认知之中,原本各种体制内的公家单位,地位是最高的。哪怕收入不高,但却有身份、有牌面。

按照这个惯性,即使英豪是挂着港资企业的名头,原本也不会有这么大吸引力。

但这次公开招聘,直接拉高了英豪的企业形象。许多人都开始认为,能到英豪工作,地位比在公家单位还要高。

而且英豪给出待遇,即使是那些仍然有些顽固不化,坚持认为公家单位更好的人,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真香”。

几乎所有自认能够符合英豪招聘条件的人,如果开始与家人朋友商量,是否应该投简历试试的时候,几乎都不会再遇到反对的声音。

这就使得投递到英豪的简历数量,远远超过陈兵之前最乐观的预期。

这么多简历,要处理起来,还是需要非常巨大的工作量的。只能先把简历初选任务,交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先筛选一遍,再安排进行面谈。

这些工作,暂时还用不着陈兵自己去插手。

英豪的真正面试工作还没有开始,但在招聘广告舆情发酵之下,很快就有人坐不住了,赶到了特区来拜访陈兵。

来的这位,是教育口的一位副巡抚,他在英豪招聘广告一发出的时候,就直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随着舆情的发酵,他再也无法在办公室安坐,赶紧来到特区。

内地在77年开始恢复高考,之后的几年,其实一直都在投入资源,加强高校的建设。

这几年,内地新组建了不少的高校,而原本已经存在的高校,也在快速的增加院系的设置。

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兴建基础设施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扩充师资队伍。

原本的历史上,这一段时间,内地在科研上的投入明显的减少了,许多的科研人员,其实是转行到了学界,进入了高校做老师。

这位副巡抚,就是负责分管高校师资建设的。

英豪要组建研究院,需要大量的高端的技术人才,而这部分人才,其实与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师资队伍,会有很严重的重叠。

小主,

现在高校的资金很紧张,那些转入高校的科技人才,很多人都没有太多机会和条件,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了,不得不转向教学为主。

英豪的那个招聘广告一出,这位副巡抚就直接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过去几年,他负责审批的调入高校的人事调动,已经有数千个,他对这些人的诉求,其实非常的了解。

英豪不仅开出了高薪,而且还承诺会提供优厚的科研环境,这可不只是会与高校争夺那些社会上的高级人才了,甚至可能会吸引到很多高校的在职教师,跳槽到英豪来。

现在不是以前了,以前工作变动需要单位同意批准,但现在一个停薪留职申请打上来,大部分的人可就是没法再强行留住的了。

这位陈巡抚可不是那种混日子的官僚,而是真的在认证推动高校的建设,遇到这种情况,他直接就急了。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用强硬的手段来阻拦英豪的招聘动作。

不是因为他职权不够,而是因为他不能这样做。

教育口一直资金非常紧张,每年辛苦讨来的那些资金,根本就是不够用的。

而英豪这几年,与教育口一直都在密切的合作,每年给教育口捐赠的资金,都是极为大方的。

陈兵对教育的捐助,可不仅仅是捐给了他的母校首都邮电,在特区他给特区大学也已经赞助了好几亿。

而陈兵为了从内地高校招聘半导体的毕业生,今年开始,更是要给内地的十五所大学,每家每年1000万人民币的赞助。

说得市侩一点,陈兵的英豪集团,现在是内地高校教育口,除了划拨的资金之外,最大的金主。

英豪每年给内地高校的赞助费用都好几亿,你教育口现在要用强硬的手段去阻止英豪招聘人才?这说得过去吗?

硬的肯定是不行了,陈巡抚只能来软的。

这次他来特区见陈兵,就是放下了身段,来求陈兵高抬一下贵手的。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还连哄带骗的,把特区大学的王校长也拉上了,一起来见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