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聚士(二)

他甚至没有夸陈兵少年有为之类的词语,只是吹捧英豪的名声,言语之中,明显透着小心。

“英豪确实有些成绩,不过距离涨华人志气,还有很远的距离。

蒋博士也是我们华人中的翘楚,我这次过来,就是想要请蒋博士能够来助我们一臂之力啊。”

陈兵其实也是理工男的性格,并不太喜欢过多的商业互吹,直接就进入了正题。

“在陈总面前,我哪里敢称什么翘楚啊,不过同为华人,如果有能够尽到绵薄之力的地方,我肯定是义不容辞的。还请陈总不要客气,尽管吩咐。”

小主,

这可不是直接答应跳槽邀请,而是在问,英豪准备如何安排自己。

“蒋博士,你也应该听说了,我们英豪正在筹建一个新的DRAM工厂。

这个工厂,如果不出意外,会由INTEL的虞博士来主持,但新厂建设,诸事纷繁,虞博士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我想邀请蒋博士过来,先给虞博士做一段副手,将这个工厂弄起来。

当然,这个还只是阶段性的安排。以蒋博士的能力,只是做副手,确实有些屈才了。

好在英豪的业务线比较广泛,而且发展的还比较快,等到这个工厂走上正轨,还需要蒋博士选择有兴趣的方向,担当方面之任啊。”

蒋尚义其实并不算专业的半导体人,他是学机电出身,在到TI之前,他还曾经在ITT工作过,历史上,他从TI离开后,还曾在HP任职过一段,才去的台积电。

陈兵这话,就是明确了为蒋尚义规划的路径,先到DRAM厂做一段副职,业绩出色,就可以找一个业务方向,充当正职。

蒋尚义今年37岁,在TI其实也只是做到了部门经理的级别,陈兵这就是直接许以了更高的职位,和更重的权力。

对于这个安排,蒋尚义还是比较满意的,虞博士在INTEL早就功成名就了,他上来就给虞博士做副手,本身就是委以重任了,何况还有未来再升职的许诺。

TI是大公司不错,但英豪现在也不差了,他刚刚说英豪已经跃居半导体第一集团,可不仅仅是吹捧,而是一个事实。

更重要的是,TI这种大公司,人才济济,该填充的职位早就填充满了,想要在TI内部升职,必须慢慢熬资历。

但英豪不同,英豪正处于快速的扩张期,而且财力同样雄厚,提供提供的上升渠道,比TI要多出太多了。

对于陈兵邀请的诚意,蒋尚义是丝毫没有怀疑的,陈兵可是英豪集团的掌门人,亲自出面来谈,本身就是足够诚意的体现。

蒋尚义表面上一副温和的样子,其实却是非常有决断之人,既然满意了陈兵的安排,他也就不再做任何的犹豫,甚至都不再有意去矜持一下。

“陈总亲自相邀,诚意感人,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还希望陈总,今后能在工作上,给予我更多的支持。”

蒋尚义的决断,甚至有些出乎陈兵的意料之外,原本准备的一些说辞,根本就都用不上了。

不过陈兵对蒋尚义答应的这么痛快,却没有任何轻视的想法,反而更加高看一眼。

他深深看了蒋尚义一眼,直接伸出手去。“蒋博士愿意加盟,让我们英豪如虎添翼啊,我代表英豪的股东和所有同仁,欢迎蒋博士加盟。”

搞定了TI的两个目标人物,陈兵再次启程,悄悄的前往了IBM的研发中心附近,而这也是他这次亲自招揽人才的最后一站。

这里有两个目标人物,林本坚和孙元成。

两人同样都是名列台积电研发六骑士,只不过林本坚此时已经42岁,而孙元成则是32岁。

孙元成就是之前提过的梁孟松与蒋尚义恩怨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能够名列六骑士,与梁孟松成为竞争对手,他的技术实力不必多说。

只不过孙元成没有梁孟松那么锋芒毕露,此时32岁的他,还没有在业界有多大的名声,陈兵估计用独立实验室的条件,应该足够吸引到他加盟。

而事情的发展,也没有出乎陈兵的意料,孙元成感觉到陈兵的诚意之后,也果断的接受了邀请。

所谓独立实验室的制度,从管理的角度,并不是什么牛逼上天的先进制度,其实很多的灯塔大的研发机构,内部都有独立实验室。

这种独立实验室制度,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曾经大行其道,但80年代之后,反而逐步消失了。与这个趋势相匹配的,就是很多着名的科研机构,也在日趋萎缩,直指最终消失,例如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

独立实验室纷纷关闭,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太费钱,与资本追求高额快速回报的倾向,有着必然的矛盾。

灯塔各种独立实验室的大量出现,其实是灯塔50、60年代科技产业政策的结果。

那个时代,灯塔极为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也鼓励企业纷纷加入,才造成了这种实验室的大量出现。

而且这个时期,正好是许多积累的技术,例如半导体技术,进行产业化的时期,研发投入与产业回报,似乎能够匹配的起来。

但进入70年代之后,半导体产业已经度过最早的萌芽期,能够快速产生回报的,已经不在是那些基础技术了,而是开始转向了各种应用技术和工艺研发。

在这个过程中,独立实验室那种散漫自由的模式,就逐步被大公司设立的研发部门慢慢取代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可以认为,以个别优秀科学家主导的实验室模式,被更加组织化、工业化的研发部模式取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兵重新祭出独立实验室模式,是有一点复古的,这也是因为,陈兵的目标,与那些现代大企业不同。

那些大企业,基本已经被资本裹挟了,经营的目标是以利润或股票市值为导向的,自然不愿意再投资独立实验室这种经济回报太慢的方式。

但陈兵不同,陈兵是在通过作弊赚钱的,而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技术追赶。

有了足够的财力进行支撑,陈兵才愿意承担,独立实验室模式造成的资本浪费,以加速技术积累。

而且独立实验室的模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远比研发部模式要的大的多。

在研发部模式下,技术人员能够获得资源数量,往往是与他们的行政级别挂钩的。

这使得很多研发人员,不得不将精力分散到,他们本不擅长进行级别竞争上来。

回到过去做财阀

这会极大的浪费研发人员的精力,甚至可能造成研发人员的流失,例如梁孟松负气出走,就是典型的案例。

但独立实验室制度下,研发人员是不需要互相太多攀比的。

陈兵有足够强的资金实力,只要研发人员能够出成果,就能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会让他们的精力更多的集中在技术上。

陈兵之所以把这种已经逐步在淘汰的模式重新拿了出来,依靠的就是作弊能力,是没有可复制性的。

一般人经营公司,都是要受到很多的条件约束,尤其是资金约束,就向玩游戏一样,要一边采矿,一边建设。

而且很多大公司,在80、90年代的经营过程中,其实有一项非常大的现金漏出,就是利润分红。

不少盛极一时的大公司,牛逼的时候,一年能赚到几十亿美金,但他们垮塌的时候,可能是几亿美元的亏损就能弄到公司破产倒闭。

他们前些年赚的钱哪里去了?答案是钱被股东拿走了。

几亿美元的损失,很多时候是可以度过去的,但很多股东对未来看法悲观的时候,是宁可看着公司破产倒闭,也不愿意把自己之前获得的分红,重新投入经营困难的公司的。

这种情况,到了新世纪之后,才有了很明显的变化,股市的泡沫,替代了分红收益,成为了股东的主要回报来源。

公司对股东的分红越来越少,反而各种筹资活动日渐频繁,才造就出那么多千亿市值、甚至万亿市值的科技公司。

陈兵是英豪的最大股东,他自己对于个人财富也没有那么看重,生活很简谱,因此英豪赚的钱,才能重新投入到企业研发和业务扩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