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并购是手段,要为战略服务

仙童被称为灯塔国半导体产业的摇篮,据有人统计,与仙童有密切关系的科技公司高达92家。而着名的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的创始人,也同样出自仙童。

随着硅谷的崛起,大量的创新科技公司聚集起来,将这片区域,变成了科技创新的圣地,在后世的媒体宣传之下,硅谷精神成为创新精神的代名词,

硅谷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所谓的硅谷精神,也没有那么纯粹。

小主,

在硅谷崛起之前,灯塔国已经全面完成了工业化,灯塔经济几乎在诸多的方面,都被大公司、大集团所垄断。

硅谷的崛起,衍生出来一大批的科技公司,培养出了大批的科技新贵,也帮助了大量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实现了阶层的跃迁,更是带领灯塔电子科技产业,取得全球的领导地位。

但硅谷兴起带来的冲击,也削弱了那些垄断巨头们,投资基础科学的意愿。

《科学无边界》报告中的逻辑在宏观上是正确的,正是50、60年代,灯塔国大规模的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奠定了灯塔国在电子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促使了灯塔国电子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

但《科学无边界》报告中的逻辑,忽略了一个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造成了基础科学研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局面,也就使得这种逻辑被诸多垄断大公司抛弃。

这些垄断巨头愿意投资基础科学,本身就是为了赚取利润,但基础科学要演变为商业利润,需要很长的周期,也需要各种商业新模式的配合。

而大公司管理僵化,行动缓慢,在将基础科学进行商业变现的过程中,往往落后于那些小的科技公司,最终被硅谷摘走了最丰厚的果实。

所以从80年代开始,随着硅谷的越来越兴旺,似乎科技创新越演越烈的同时,灯塔大企业却开始纷纷削减在基础科学方面投资,那些在科技史上留下过鼎鼎大名的企业实验室,也纷纷被关闭。其中就包括最让世人耳熟能详的贝尔实验室。

硅谷崛起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大型科技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并不少,但这些投资基本都转向了应用技术的开发,已经很少有向基础科研方向的投资了。

在这波“捡便宜”的浪潮中,分享了胜利果实的,不仅有灯塔的自己人硅谷。还有不少外来的“强盗”,其中跳的最欢,抢夺利益最多的,就是霓虹的电子产业。

霓虹经济的快速崛起,是灯塔有意扶持的结果,在50、60年代,灯塔国给予了霓虹大量的经济扶持,并转让了大量的基础技术。

而霓虹将这些基础技术,与霓虹擅长的生产制造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强的经济竞争力,早在1968年,霓虹就超越了西德,成为了西方集团之中的第二大经济体。

然后哪?霓虹产品就开始大规模的反攻灯塔市场,从60年代的纺织、到70年代的汽车、到80年代的电子,给灯塔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在霓虹经济最高涨的80年代,甚至有狂妄的声音开始叫嚣,要卖下整个灯塔。直到灯塔用广场协议,给了霓虹狠狠一棒子,并开始用诸多非商业手段开始全力遏制霓虹之后,霓虹的经济增长才缓慢了下来,也再不敢轻易挑衅。

RCA的兴衰史,其实就是这一段灯塔科技史的缩影。RCA在1945年,就大力兴建了普林斯顿实验室,在其后的几十年里,也提出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

但RCA商业上,其实一直是一个消费电子公司,早在1939年就生产出了黑白电视机,1953年又生产出了首台彩色电视机。

电视的商业价值不用多说,RCA公司此后的经营重心,一直在向电视产业倾斜,对于普林斯顿研发出的大量成果,商业化进程非常的缓慢。

这也造成了这些成果的商业利益大量流失,被其他竞争对手攫取,最出名的例子就是LCD,后世网络上有无穷的文章,批判RCA公司在LCD上的战略失误。

其实,RCA在半导体领域的失误,同样不在LCD之下,50年代,RCA是灯塔国半导体产业的先驱之一,对半导体的工艺流程,有着诸多的贡献,但RCA一直没有能够将这些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商业上的利润。 快穿炮灰女配靠一世繁华

等到十几年过去,INTEL等专业的半导体厂商已经崛起,RCA的半导体部门,仍然是一个公司内部的辅助部门,甚至没能实现真正的独立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