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游说(二)

一旦这种专业代工模式被厂商接受,芯片公司就不用每年花费大量的资本开支,养设备、养生产工人。

所有的资源,都可以用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之上,这样一来,公司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自然就会大幅提升了。”

“陈总,按你这个说法,不是芯片厂商把所有资本开支的风险,转嫁给这个所谓的代工厂了吗?”

“没错,就是风险转嫁。但代工厂对抗这种风险的能力更强。

现在INTEL工厂的产能开工率是多少?一半?六成?还是七成?

但专业代工厂通过服务多家客户,它的开工率可能到达八成、九成,甚至满产,这种抗风险能力是,是大部分芯片厂商不能比拟的。”

“这么说,你们英豪是真准备做这个代工业务?”

“当然了,如果不是看好这种模式,我们怎么会轻易的进入芯片领域哪?

EPROM其实就是我们要尝试的第一个产品品类,这种产品技术成熟,市场规模大,只要我们能够稳定量产,生产成本一定会拥有很大的优势。”

“陈总,芯片的种类很多,你为什么要优先选择EPROM哪?”

“当然是因为,我们英豪自己就是EPROM的使用大户啊。我们自己的需求,就能保障这个芯片厂最基本的开工率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只要再承接一些代工订单,就能够保证我们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在盈亏平衡线之上啊。”

“但陈总,你们这个芯片厂既要给自己生产产品,又要帮别人代工,这中间有利益冲突吧?”

小主,

“呵呵,于博士,利益冲突在商业领域不是常态吗?只要我们与客户约定好合作条款,这些所谓的利益冲突都只是细枝末节,完全可以化解掉的。”

刚刚,陈兵说的一直是芯片代工,在商业模式上的优势,略微犹豫了一下,陈兵还是说出了代工模式在技术上的优势。

“博士,代工模式会是一种专业化的生产模式,代工厂商的精力一定会放在工艺提升上面,这还会带来产品良率的巨大差异。”

听到“产品良率”这个词,于博士一下就陷入了沉默。陈兵刚刚说话之前,之所以犹豫,就是因为“产品良率”问题,是INTEL的明显短板,提这个词多少有点打脸的意思。

INTEL在后世的普遍认知之中,是CPU行业的垄断巨头,但早期INTEL的发展史上,存储芯片却具有更核心的的地位。

INTEL成立于1968年,而在1970年,INTEL就推出了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商业化DRAM芯片,1103。

这款芯片虽然存在很多质量问题,但提供的功能却受到了客户的欢迎,因此取得了很大的商业成功。

就是凭借这款产品,INTEL一度占据了DRAM市场85%的份额,成为70年代初期的存储芯片霸主。

INTEL的成功,自然引来了很多的效仿者,这个时代的芯片工艺还比较粗糙,甚至很容易被拆解和逆向研发。

很快,TI、MOSTEK、NEC等厂商就杀入了进来。而这时候INTEL又开辟了CPU的新产品线,精力有所分散,DRAM产品很快被竞争对手超越,MOSTEK在70年代的后半段,一度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取代了INTEL的地位。

如果说灯塔的竞争对手,只是在存储芯片领域压制了INTEL的话,后来杀入的霓虹厂商,就是直接杀死了INTEL的存储业务。

1976年,霓虹启动了”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在政府的主导下,霓虹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五大企业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开始了芯片技术的全面追赶。

仅仅两年之后的1978年,霓虹的64K DRAM就开始反向打入灯塔市场,并很快确立了竞争优势,由此快开始对灯塔厂商一路横扫。

霓虹的DRAM,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产品质量更好,1980年,惠普公司公布DRAM内存采购情况。灯塔最好DRAM公司的芯片不合格率,比霓虹最差DRAM公司的芯片不合格率,高出整整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