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成本和供应链

我的1999 东人 2610 字 1个月前

先前因为事情没敲定,徐良一直没与二人深入聊这个话题,现在大疆已经加入了红岩和他麾下,他迫切希望这家无人机公司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全力研发我们自己的飞控系统……”

王韬想了想,又补充道:“还可以攒几台机子,咱们对外销售,赚一些钱。”

李泽湘没开口,他知道自己学生的提议有些过于小家子气了。

以徐良的野心,又怎么可能看得上这种小生意?

徐良笑了笑。

王韬的思路还是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

前世的大疆就是这样发展的,就像攒电脑那样攒无人机,然后卖掉赚差价,靠这些钱来支持飞控系统的研发计划。

大疆攒出的飞机,价格卖的还不低,卖给国企20万元一台,但产品给领导演示过后,就被束之高阁了,或者产品被领导带回家给儿子玩了。

销量很有限,难以成为一家大公司。

再加上王韬年轻时候手腕和经验不足,团队很快就分崩离析,有人偷偷把公司的设计图纸给卖了。

甚至更坑的,还有竞争对手买了图纸,再买通大疆的内部员工,用大疆的设备做产品测试……

早期的大疆之所以能存活下来,跟王韬那股子偏执劲儿,一定要把事干成有很大关系,跟李泽湘的多次帮助也有莫大干系。

徐良把目光转向李泽湘,他想听听这位具有市场化思维的科学家的意见。

后者也注意到了他的眼神。

王韬是首席技术官,他只要关好产品研发就够了。

但作为大疆CEO,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他的事情。

“徐总,我认为大疆的目标是生产普通人能买得起的,消费级别的无人机。

根据这个发展战略,我们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成本。

现在市场上的无人机一台就是十几万、几十万。

它是一个十分小众的产品,只有那些真正喜欢航模,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才买得起。

如果要把无人机大规模推向市场。

制造成本至少要压缩至当下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才行。

第二,供应链。

这段时间我专门研究过无人机市场。

发现没有整机销售公司,都是玩家自己DIY,或者买人家DIY的产品。

没有成熟的供应链,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还拉高了价格。

总之,成本过高,导致售价过高。

从而使得销量很低,自然不会有供应链厂家专门生产供应无人机的各个零件。

如果我们能给供应链厂家十倍、百倍的订单。

就会有人看得上这门生意,从而达到降低零件成本的效果。

当零件成本降低下来,售价自然也能降下来,从而达到提升销量的目的。”

听完这番剖析,徐良微笑颔首。

规模化效应,降低边际成本。

“分析的很不错。但只有好产品还不行。

大疆还是发烧友的玩具,或者说使用场景还是有限,这是桎梏销量的关键。”

徐良抱着手,笑眯眯的看着两人,想看看他们能不能自己想到办法。

王韬和李泽湘一脸沉思,拓展使用场景?怎么拓展?

有了!

王韬突然道:“徐总,飞机上装炸弹算不算?

我们可以尝试把无人机卖去……中东。”

李泽湘嘴角一扯,他之前没看出来自己学生还有这想法?

徐良笑了笑。

大疆无人机与莱阳钢管厂、靖江煤气罐都是驰名中东的军火巨头。

从轰炸机,到火箭炮,再到迫击炮,中东人民充分发挥了战争智慧,各种魔改武器层出不穷。

不过,这肯定不能直接“军售”啊,而且眼下大疆还没打出名气,不一定能畅销中东。

最关键的还是成本,便宜才是中东老铁看上华夏军火的主要原因。

“想什么呢?还安装炸弹,现在可是和谐社会,我看你是想进去踩缝纫机了。”李泽湘道。

王韬瘪瘪嘴道:“我们只卖飞机,怎么改装,那是别人的事。”

“那怎么打开中东市场?”

李泽湘这个话题直接把王韬给问懵了。

“派你去中东推销?”

王韬猛摇头,“我可不去,不是有亚马逊和一号店吗?我们通过电商渠道。”

李泽湘愣了一下,貌似可行。

徐良笑着打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