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听话丹

沈昭不管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她一个都不想用,只用自己在一路上买的贫苦汉人家的孤儿。

这些孤儿年纪都不大,大的十四五岁,小的才七八岁。

沈昭叫来几名品性不错的儒生教导他们学习认字,并练习礼仪规矩。

至于秦翊与王莽,她暗戳戳吩咐人将他俩调去书库任职,每天抄写各种文典。

随后的日子里,沈昭开始在城内开办学堂,勒令每家每户十五岁以下七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去上学,学费与书本笔墨全免不说,还提供一顿免费午饭。

学习优异的,她会给与奖励,也给教学先生一定的补助。

就这样,三万人口的邯郸城内办了十所学堂,每个学堂有数百名学生,分成十来个班级。

学生们先学认字,之后再上兴趣班,可以学习雕刻编制木工瓦工纺织等等各种技能。

谁对某种技能感兴趣,沈昭就让教学师傅全力教导,务必让他们学有所成。

当然,这期间沈昭也会从商城内购买专业书籍出来,从初级开始给教学师傅与学生们观看。

学过中级教学后,学子与师傅若想了解高级科目,沈昭便让他们在神灵面前宣读誓言,不许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外族人,违者断子绝孙。

这个誓言毒辣,很多人都很惧怕,于是将此条写进自己的家训之中。

随后沈昭又颁布一项命令,给每位孕妇与产妇免除口籍税,每生产一名子女,奖励五百钱并一匹棉布十斤棉胎。

孩子五岁以前由赵国养活,每月给粮一石,并提供免费医疗。

这条律令一出,妇人们都激动起来,不到一年时间,竟有数千妇女怀孕。

当然,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只有怀孕五个月的妇人才能享受到免税政策。

就这样,沈昭到来的第二年,赵国就新出生数千婴孩。

而城中弃婴现象也得以杜绝,有的人甚至为了那五百钱与一匹棉布十斤棉胎,竟然从城外别的地方抱来婴孩充作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