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尊崇,彰显神恩,朕特敕令各郡县择吉地,兴建生祠,以祀帝君,享万世香火。
所需钱粮,由郡守核拨,务须充足,不得延误。
且命太祝令拟定祭祀仪典,每逢佳节良辰,依礼致祭,以祈神佑大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邦来朝,绵延昌盛。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令下达至大秦各地,众人的反应各异。
有人欢欣鼓舞,觉得嬴政终于老糊涂了,开始沉迷寻仙,大兴土木,乃亡国昏君之相。
有人想要煽动百姓们不满的情绪,埋下反秦的种子。
“要我说,有修生祠的钱,还不如给咱们发点种子。”一个脸黑的汉子在路边的茶肆里,小声的抱怨着。
小城的街道上,拢着袖子卖野菜的村妇,一脸义愤填膺的冲着身边的小贩们叫嚷:“这么浪费,大兴土木,朝廷可知咱们贫穷人家连饭都吃不饱?”
流言在乡间传扬,一双双阴鸷的眼睛隐藏在人群之后,随时准备着给大秦致命一击。
这段时间,他们眼见着嬴政一点点的收拢民心,怎能不恨。
如今,终于让他们逮到了机会,他们自然要好好利用,将自己积蓄已久的力量全部派上。
然而,事情的发展真能如他们的所愿吗?
“那咋了?给火炕娘娘立生祠就立呗,年前俺们村就想立,不过是钱不够,现在陛下拨钱,咱们都去帮忙。”有人反驳,怒斥对方。
“对!我们也去,不要工钱,沾沾福气就行。”
也有人满眼的渴望,号召大家一起去帮工。
“听说做工的每天都有两顿饭吃,管饱,我们村子里的汉子都抢着去……”
“县令还给发工钱呢,好几个大钱。”
流言很快被百姓们自发的维护声压下。
百姓们不懂什么大兴土木,只知道国师让他们多了活路,他们就服气。
冬天冷啊。
以前的冬天,村子里总会冻死人。
现在有了火炕,哪怕木材依旧难攒,一家子挤挤,总能挣下一条命来。
还有那许许多多新的吃食,他们吃不上,却可以借此做活,给家里多添几碗饭。
点滴之恩,已经足够让百姓们记在心间。
“我得赶紧回去,让族老去说说,看看那生祠能不能建在俺们村边上。”
“你们那有什么好地?俺们那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