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新成立的潜火军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灭火这种事情,是没有明确标准的。
无论是工作再怎么尽职尽责,依然会有人说,潜火军灭火不力。
一连串的纵火事件,让整个汴梁陷入了淡淡的恐慌之中。其实不止是平民,那些达官显贵更加是战战兢兢,因为这几场蓄谋已久的火灾往往都是在官宦们的府邸烧起来的。
现在很多人怀疑这是有人专门制造的恐怖事件,用以左右朝局,甚至是扰乱汴梁。
所以开封府知府何栗在李建文走后,也开始亲自掌舵,命手下左右军巡分头调查。
至于潜火军,浪头已经涌起,下一波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了。
高俅的宅子起火之后,李部童便被太子叫去了,一整天不见回来。
他走时,表情十分凝重,像是霜打的茄子。
真金也难免前思后想,这一天,他其实思考了很多的问题。
从始至终,汴梁的防火系统根本就不完善,首先就是没有预警系统,等到哪里着了火,官府收到消息的时候火势往往已经烧起来了,到了现场之后如同睁眼瞎一样。
真金回想起还在民间打火队时,往往是着火之后,各坊的民间打火队先行赶到现场,之后再派人前往官府报信,等到消息到了左﹑右厢公事所,厢巡检再带着厢兵赶过来,一来一回,时间耽搁太久了。
久而久之,民间也开始有句谚语流传,说是小火不用官府救,大火官府救不了。
真金在打火队时听到这种说法,起码还会觉得这是对民间打火队多少的肯定,心中尚有一丝丝欣慰。
不过,如今他身在潜火军,却也不得不面对和承认的是,这种说法的背后是民间对官方打火力量的不信任。
这也是民间打火队长久存在的缘由所在。
再者,城内各地方的救火资源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大户人家有自己的潜火铺,而广大的平民区,主要是靠民间打火队和厢兵,不过这还是在地段相对富裕的地方,事实上在像是真金家所在的苦水坊和苦井坊等穷苦一些的坊,连民间打火队都没有的,原因也很简单,养不起。
汴梁人口百万以上,平民区往往居住拥挤,大多数百姓人家,一间房便住下了整户人家几口人,放眼整个汴梁,人口密度可想而知。
这些地方,住房往往也是木质建筑居多,房顶多用廉价一些的茅草铺盖,遇到火情,见风就长,一烧起来就是一大片。
真金回想起来,自从他开始打火起来,遇到的火情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