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车内谈话

几人与谢夫人道别之后,谢道颖便打算先送他们三人去客栈,然后,她直接回乌衣巷的谢府。

四位公子四名书童,乘坐着马车,走街穿巷,前往客栈。

祝英台掀帘子看着外面,笑道:“这和白日的景色又不一样了,京城当真是‘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啊。如此繁华,是我生平仅见啊。”

谢道颖笑笑,没说话,想想大唐的风采,想想现代祖国的繁荣,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不过,那些繁华,是无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所以,勿忘国耻,铭记先烈,吾辈当自强啊。

梁山伯看着这个时候还车水马龙的街道,说道:“京城得以繁华,皆有赖于淝水之战给了朝廷与老百姓喘息的机会,谢相居功至伟。”

谢道颖点头,但话锋一转道:“是啊,谢相固然功勋卓着,但那些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离开家园,奔赴战场,甚至因此牺牲了生命的将士们,也同样令我们敬重,我们该当记住他们。据我所知,那一战中,我大晋将士,伤亡者,五千之众。”

梁山伯惊奇的看着谢道颖道:“道颖,你果然心怀天下,你若是为官,必是百姓之福音。但这数字,你是如何得知的?”

她是如何得知的,马文才看着谢道颖,这里除了自己,便是她最清楚了。

马文才与谢道颖同坐一侧,借着马车的颠簸之际,他往谢道颖的身边又靠近了一些。

此时,两人已经衣袂相交了。

马文才闻着谢道颖身上的幽兰之香,说道:“据我所知,我们大晋的北府兵参战不过8万人,而前秦却是25万多人,这个伤亡,已是极少了。”

谢道颖看向马文才道:“你说的对,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必将载入史册。”

“只是,现在南北分裂,不知国家何时才能得到统一。我之所以刻苦习武,便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开拓中原,收复失地,完成国家大一统。”

马文才眼神坚毅,他是如此,幼度兄亦是如此。

想来谢相与谢家哥哥们皆是如此。

谢道颖抬头看着马文才,他的思想与谢家一致,难怪他能与堂哥成为两肋插刀的好兄弟呢。

对面,梁山伯笑道:“文才兄是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国之栋梁。而我,只想继承父志,为民兴修水利,使百姓们免受水患之苦,如此,便心满意足了。”

谢道颖抬起一根手指,摇了摇道:“非也非也,你们二人,一个犹如边关的钢铁长城,驻守国门,开疆拓土;一个恰似定海神针,安定民心,为民请命。若是你们俩齐心协力,联手为国,那岂不是国之福祉,民之希望?”

祝英台也拍手道:“好啊,文臣武将,本来就该相辅相成嘛。”

梁山伯搂住祝英台的肩膀,笑道:“英台道颖说的对,但愿我与文才兄犹如廉颇与蔺相如,刎颈之交,肝胆相照,一同为国为民奉献个人的微薄之力。”

若是从前,马文才定会怀疑梁山伯的用意,怎么,廉颇位居蔺相如之下,是说他马文才不及他梁山伯吗?

但是现在,马文才已经不是从前的马文才了。

是以,他淡淡地“嗯”了一声之后,趁着梁山伯揽上祝英台之时,也揽上了谢道颖的肩膀。

瞬间觉得,今晚圆满了。

奇怪的是,谢道颖被他揽着也没觉得哪里不对,相反,还学着祝英台,放松身体,靠在了他的怀里。

果然,这样坐着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