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农耕文化传承中心的工作步入正轨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县里要举办"现代农业创新大赛",获胜团队将获得500万项目扶持资金。
"这是个机会!"季雪拿着比赛通知找到我,"我们可以把农耕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创新结合起来参赛。"
我正要答应,突然发现通知上有一行小字:参赛团队必须有三年以上农业科技研发经验。这对成立才几个月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别担心,"郑浩主动说,"我可以请我姐夫帮忙,他在农业科技公司工作多年。"
然而,当我们找到郑浩姐夫时,却发现他已经加入了另一支队伍——由农业科技公司总工程师王强带队的"科技农业联盟"。
"你们还是放弃吧,"王强傲慢地说,"就凭几个年轻人加上一堆老物件,也想参加创新大赛?"
我没有被他的话打击到:"正是因为我们既懂传统又敢创新,才更有优势。"
回到展馆,我召集团队开会。"既然别人质疑我们的经验,那我们就用事实说话。"
何俊第一个站出来:"我已经完成了智能农具的初步设计,把物联网技术和传统工艺结合起来。"
"我这边也有进展,"苏瑶说,"基于老农民的经验,我开发了一套农作物生长周期预测模型。"
看着团队成员的干劲,我更加坚定了参赛的决心。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参赛计划:以"传统智慧现代转化"为主题,展示如何用科技创新助力农耕文化传承。
然而,困难接踵而来。首先是实验田出了问题,新开发的智能农具在测试中频频出现故障。
"问题出在传感器上,"何俊熬了一夜终于发现原因,"我们想当然地用了标准参数,却忽略了本地土壤的特殊性。"
这时,老者带着几个村民来了:"要不让我们帮你们测测土?几十年的经验,比什么仪器都准。"
在老农民的指导下,我们重新调整了设计参数。果然,农具的适应性大大提高了。
"看来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传统经验啊,"季雪感叹道。
正当我们准备进行最后的测试时,王强又来了。这次他带来了媒体记者,声称要揭露我们"虚假创新"的真相。
"他们根本没有研发资质,"王强指着我们的展馆说,"只是把一些老旧农具包装一下就敢说创新。"
我沉着应对:"请记者朋友们跟我来。"我带着大家参观了实验田,展示了我们如何将传统农具改造升级,如何把老农民的经验数据化、科学化。
"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我说,"不是否定传统,而是让传统在现代科技支持下焕发新生。"
记者们拍下了大量照片和视频,这场危机反而让我们的项目获得了更多关注。
比赛当天,我们的展示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这个团队很特别,"一位评委说,"他们不仅有创新的技术,更难得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最终,我们从二十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你们赢得光明正大,"王强的姐夫主动来道贺,"你们让我明白,创新不是简单的否定过去,而是要在传承中寻找新的可能。"
颁奖仪式后,团队成员聚在一起庆祝。"林羽,"马东感慨地说,"这次比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是啊,"我看着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伙伴,"我们不仅赢得了比赛,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创新道路。"
季雪举起果汁:"为我们羽队干杯!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看着远处夕阳下的农田,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要在挑战中成长,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而这,正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