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翼行动(5)

三角翼行动 霜晨柳 1149 字 1个月前

为了脱离公司?她深受公司器重,事业兴旺,薪酬丰厚。所以,这个可能也不存在。

为了在外面“黑”下来,享受西方发达国家的“美好”生活?我就呵呵了。这么些年来,徐晨旭走南闯北,什么样的世面没见过?所谓的发达国家,对她毫无吸引力。且不唱爱国情怀这样的调子,就说我们所在的南京这座城市,多么美丽富饶!生活品质并不比发达国家差,某些方面还大大超过他们。所以,基本可以肯定,徐晨旭失联,是外部力量造成的。

第二,这股外部力量,对徐晨旭的失联,是蓄意为之还是偶然误触?答案肯定是前者。对方以达尔文港务公司的名义,编造虚假信息,诱骗徐晨旭“单刀赴会”。其目标明确,手法老练,行事周密,绝非误打误撞所能解释。尤其在启程前,原定同行的助手郭小姐突发疾病,这件事情也很蹊跷。可能,我们公司内部已被渗透。

想到这里,我竟然有些释然。因为据此基本可以排除突发因素,比如意外事故、临时起意的人身侵害行为等。这样的话,徐晨旭存活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这股外部力量是何方“神圣”?为了分析这个问题,不妨做一番由此及彼的探究。

众所周知,我们公司是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当然,为商之道,什么挣钱做什么,公司也涉及一些其他生意。

我们公司有没有什么秘密?是否有什么特殊内幕?是否涉及什么敏感交易?我可以说,除了商业秘密,其他的,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当然,做生意难免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什么路数都要略通一二。只要是钱不烫手的项目,能做就做起来。更何况,我们公司核心业务占据科技前沿位置,极具竞争力,每年都能拿下不少来自国内外实力部门的大单。否则,徐晨旭她们哪有底气跟人家洽谈海外项目?

所以,此时此刻,我将怀疑重点定在商业竞争对手和商业间谍方面。

这里,不妨说一件商业间谍的事情。这件事情是真的,发生在我们很熟悉的城市。之所以称其为“事情”而非“案件”,是为了给当事人留些颜面。

那是多年前、电视还非常流行的时候。做电视这一行,拼收视率是题中应有之意。收视率高,你的广告就值钱,广告商也愿意给你投入。否则,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收视率怎么来?来自当时的一家市场调查公司。调查公司纯属收割型机构,靠收视分析报告挣钱,两边(广告商和电视台)通吃;电视台仰仗收视率挣钱,所以屡有电视台花钱买收视率的丑闻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