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拓跋崇接回了拓跋蓝,自然是虚张声势的把拓跋蓝训了一顿,表面功夫做足,然后又对光禄寺千恩万谢一番,再派人给沈家送了一些宝石以示感谢,沈家自然是不收的,就交给东宫,由东宫太子刘劭找个理由给了沈家,刘劭当然乐于这么做,太子结交武将是犯忌讳的,但是借口感谢救援未婚媳妇,那就谁也说不出什么了,至于沈文耀和沈庆之会不会因此发愁,就不是刘劭该考虑的问题了,一切都是阳谋。
接下来就很平静了,按照规矩实行婚礼,虽然公主不是太子正妻,但是皇家人自有皇家人的特殊性,侧妃也是名正言顺的妻子,礼数上并不缺少一分。不过这些同杨小瓜已经没有关系了,作为和谈副使,他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批准返回青州,任青州刺史,范晔也卸去了和谈正使的责任,取代入朝的尚书令王俭成为衡阳王府长史,中军领军,镇北将军,协助衡阳王刘义季管理政务。
范晔和杨小瓜深知南京是是非之地,还是自家领地里安全,得了圣旨也不耽搁,立刻拜辞了王俭和范晏,带着三百护卫乘快马北返。
江南大地已经是快要进入初夏了,麦子已经长了好高,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加上四处繁花似锦,看上去让人身心舒畅,深吸一口空气都是包含着浓郁的香气。离开了南京建康,几个人就不再急于赶路了,只要出了皇帝的眼皮底下,天下之大就不能再束缚他们的脚步了,实际上除了皇帝之外,也很少有人能给他们造成什么危险了。
优哉游哉忘情于山水,享受少有的轻松愉快,范晔就和杨小瓜说,“多年来奔波不得闲,我真的觉得像灵运兄那样寄情山水才是人间乐事呢,整日里勾心斗角战战兢兢的日子实在是难熬呀。”
杨小瓜淡淡一笑,“叔父说笑了,叔父大人春秋鼎盛位高权重,素为陛下倚重,岂能轻易沿退呢,至于说家师灵运公,他的性格本身就是为山水而生的,并不适合于官场,急流勇退只是为了安身保命罢了,岂能与叔父同日而语,待得叔父辅佐陛下成不世之功,再功成身退岂不快哉。”
范晔捋须微笑,“贤侄谬赞了,范某虽然有些许小才,但是说辅佐君王成不世之功也只是想想罢了,虽我所愿恐非我所能也。”旧时候的知识分子,还是喜欢政治的,货卖帝王家立功立言确实是最大的梦想,被杨某人说中心思,范晔也有些小满足小得意。
“哈哈哈!是谁在背后议论老夫了!”一个豪迈的声音忽然从不远处的树林中传了出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范晔急急勒住马匹往对面看去,只见对面的林中驶出来一支车队,豪奴健仆押送着十几辆马车,车上沉甸甸的不知道装了些什么货物,总之看车速很慢,车辙印很深,看来货物很沉重。为首一匹战马,马上一人,身着青衫,气度高雅,一部美髯飘洒胸前,颇有一点三国云长的气派。
杨小瓜一看,赶忙催马向前,离着十几步远,滚鞍下马,前跑几步,撩起衣襟跪在马前,“弟子杨茁,叩见师尊。”
原来这人正是南北朝出名的大才子谢灵运,谢灵运一生中文采风流潇洒不群,素来为后人所敬仰,想想能在范晔和刘义庆王羲之这样的年代杀出重围名扬历史,那是什么样的人物,按照正规的历史,此时的谢灵运早就死了,被谗臣和皇帝害死,但是这里因为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弟子,谢灵运早早的退出名利场的争夺,游览天下,从而保住了性命,而且还身体越来越好,佳作不断,名望之大冠绝南北,比历史上可是爽多了。
小主,
这些年他游历在外一直没有回中原,不知道为啥,现在突然想家了,就带上多年来的收藏,都属于金石之类返回家乡,无论是青铜器或者碑文石刻都是大分量的东西,自然会搞得车辆沉重,话说这一路上还真没有少被不开眼的山贼觊觎,不过他被打劫了两次之后,土匪们就传开了,有这么一个喜欢收集破铜烂铁的凯子叫谢灵运,大家对文人还是尊重的,一看真的没有油水还是世家子弟不好得罪,也就不再去抢他了,国内甚至传开了,凡见到谢字旗帜下的大胡子就不要去招惹,没钱还惹一身骚,于是谢字大旗在南北方畅通无阻,这也是一开始没想到的。
谢灵运哈哈大笑,也下了马,搀起这个心爱的弟子反复打量,口中啧啧称赞,“不错呀,长高了,帅气了,比为师的还要英俊潇洒很多,老夫老矣,哈哈哈哈!怎么,听说演景(杨小瓜名茁字演景)已经出仕为将了?很不错嘛。”
这时候范晔也过来了,和谢灵运互相见礼,大家都是老朋友,虽然多年不见,交情可是一分没减少。南北朝人豪放不羁,讲究魏晋之风,也不矫情,大家就停下来席地而坐,有僮仆架起火炉,就这么开始煮茶闲聊起来。
“灵运兄,你这是从哪里来,多年未见风采更胜呀。”范晔赞叹。
“哪里哪里,看看这佳儿,不能不说,老夫老矣!”谢灵运捋着大胡子笑道。然后想起来什么,对着杨小瓜说,“为师多年在外,忽然一日想家了,就回来了,路上遇到你的那位钟离师父,他托我带一封信给你。”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个木匣交给杨小瓜。
杨小瓜打开一看,果然是汉钟离写来的信件,看着信上的内容,他不由得轻轻皱起了眉头。范晔见他神色有异,就问他,“杨家贤侄,这信上。。。。”
杨小瓜微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就把信交给范晔和谢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