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远东地区,也是整个西伯利亚最为关键的区域。伯力被攻占后,毛熊不能轻易撤退,否则在伯力以南的比金、海参崴还有双城子等地的毛熊部队就会被全歼。
“小鬼子的胃口还真不小,他们还想一口气吃掉整个远东方面军,也不怕撑死!”
阿帕纳先科说完,缓缓闭上了眼睛。沉默大约一分钟后,他开口问道:“双城子等地方情况如何?”
“情况不容乐观,鬼子正在猛攻,那边是山地地形,我军优势难以施展!”
阿帕纳先科叹了口气。伯力是他主动下令撤离的,原因是伯力的地形不适合毛熊装甲部队展开行动。鬼子部队装甲力量薄弱,主要以轻步兵为主。
缺少了装甲力量的毛熊部队,被鬼子拖入巷战,短短一夜就伤亡两万多人。
毛熊部队有些难以承受,特别是后方还有西伯利亚自由军绕后袭扰,最终不得不撤退。
阿帕纳先科撤退至共青城时心有余悸,没想到鬼子军队战斗力如此强悍。好在退守共青城地区后,周围有平原,毛熊的装甲部队得以发挥一定实力,这才稳住了战线。
实际上,这个时间点毛熊部队的战斗力确实不强。很多人一提到这个时代的苏军,第一反应就是钢铁洪流、战斗意志强悍,实际上那是 1944 年以后的毛熊部队,此时的毛熊部队尚未发展起来。
就像后世大毛发生冲突时,很多人认为大毛可以势如破竹地取得胜利,这属于刻板印象,把毛熊时代的军队形象套用到了大毛身上,实际上两者并非同一支部队。
大胡子的大清洗,几乎将毛熊军中的中坚力量摧毁殆尽。苏芬战争暴露了毛熊部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德三发现后大喜过望,连夜修改作战方案。
至于诺门罕战役,毛熊实际上是惨胜。后世对于诺门罕战役的战损比有四个版本,包括参战鬼子的回忆、厚生省的记录以及毛熊解体后大毛的解密资料。
在这四个版本中,有三种说法一致认为毛熊牺牲九千七百多人,受伤一万五千多人,鬼子受伤加上被俘和死亡两万多人,只有一份资料显示毛熊伤亡 1.85 万,鬼子伤亡 6.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