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香江要出个李半城

当李旭东说出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之后,艺术家们有的勃然变色,有的开始陷入沉思,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怎么听京剧了,想要与时俱进,还是要学习佛教的手段,迎合主流思想才能得以更好的生存。

梅先生觉得李旭东的思想很靠前,开始了不耻下问,李旭东的无耻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重整河山待后生》、《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一首首歌由李旭东慢慢哼唱出来,带着京韵,带着戏曲和流行歌曲的融合,老派思想觉得不能接受,新派的却觉得歌曲朗朗上口,叫好声不绝于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李旭东认为京剧的曲目也需要创新,不能仅是老调重弹,要融入这个时代就需要集思广益,对现代文学进行改编,让新元素加入到京剧中来。

梅李两人年纪悬殊不大,梅先生把李旭东当朋友,两人也算是能说到一起去。如何弘扬国粹?李旭东提出了创作一位爱国的戏曲大家。

民国时期有位戏子名叫“裴晏之”,为人并不是很出名,只在当地很有名气。当时他所住的县城被日本人包围了,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日本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若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都难逃一死。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到妆台前,描起了眉目。是夜,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却发现所有的门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都在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泼洒了油。而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我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这样的电影既能宣传国粹京剧,也能表达很多爱国的情绪,整部戏的成本也不高,如果能拍出来,李旭东表示还可以引进到东南亚去,为国家赚取外汇。

只要涉及到外汇,就表示这件事的操作性很高,梅先生的名气虽然没有他父亲那么高,但也是名角之一。《赤伶》也在李旭东的笔下诞生。

今晚的这场酒,李旭东被大家推为上宾。敬酒的更是络绎不绝,王老哥这个主人也得靠边站了,还好他们夫妻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大家吃菜喝酒十分的尽兴。

大年初四,李旭东也开始上班了,单位上的一切都上了正轨,不需要李旭东操心,两个副总既然喜欢管事,李旭东选择放权。

大家举行了一次团拜活动,很简单,瓜子花生摆在桌上,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

老百姓是最朴实的,希望天天吃上白米饭和大白面的人不多,更多的是想要填饱肚子,每个月能多一点点油水就很好了。

现在回收公司里的人数不到两百人,做临时工的一百六十二人,其他的就是财务和店长、以及公司内部的人员了,李旭东承诺每个月搞两头计划外的猪肉给大家分,临时工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享受同等待遇。

这可是大好事啊,一人差不多可以分到一斤的肉。

排骨和筒子骨这类带骨头的,没什么人愿意要。李旭东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吃亏在前,享受在后,不要的都分给领导干部。

至于如何补贴领导干部,李旭东没想过,大不了自己那份不要呗。

没事的时候,李旭东除了去军区参加会议,又开始了创作剧本《赤伶》。学问这东西最实在,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听得懂道理,但肚子里的学问支撑不起践行道理的架子,顶多算是空架子,虚的很。真让我去做学问,皓首穷经的读,也未必能读的透。

术业有专攻,李旭东有自知之明,他要操心的事情很多,想要完全沉浸在书本的海洋里完全不现实,还不如老老实实的上班,然后规划出未来的路。

三月底,李旭东的剧本就写好了。梅先生看完剧本,又盯着李旭东看了好半晌,才悠悠的道:“李先生若是换上青衣行头,该是何等的风华绝代啊!”

“您可千万别抬举我,其实我这人很俗气,最适合听些三俗的相声,登不了高雅之堂。”

虽然看京剧的唱、作、念、打也挺有趣,一些名段听着也觉得过瘾,但绝大多数选段,李旭东其实是欣赏不来的,没那个水平。

御天武帝

男人捏着兰花指,咦~,想想李旭东都觉得肉麻,心里总觉得不得劲儿,还是那些情情爱爱的歌曲适合自己的欣赏水平。

剧本和一些歌曲梅先生拿走了,怎么改编,就不关李旭东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