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宦海沉浮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1125 字 1个月前

在清朝那百年的“大戏”里,和珅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大反派”,贪污受贿,坏事干尽,简直就是个大大的“贪”字招牌。而刘墉呢,一直被百姓们当成“清官界的扛把子”,几百年下来,名声那是杠杠的。不过啊,咱们得说句实话,刘墉老爷子真的就像大家印象中那样,是个“十全十美”的好官吗?嘿,恐怕得打个折扣了。别看他在历史上留的是美名,其实他的政途里,也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那些黑暗往事啊,要是真扒出来,可能比和珅干的那些事儿还要让人咬牙切齿呢!

当然了,咱也不是说刘墉就是个“大坏蛋”,毕竟人家也有不少功绩摆在那儿。但话说回来,历史这东西啊,它就是复杂得很,好人坏人哪是那么容易分清的呢?刘墉老爷子啊,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光辉的一面,自然也有不那么光彩的一面。所以啊,咱们在看历史的时候,还是得多个心眼儿,别一股脑儿地就把人给“定性”了,不然啊,那可就真成“冤枉好人”或者“放过坏人”了!

刘墉这家伙,三十一岁那年,靠着老爸的“光环”,作为恩荫举人参加了进士考试,那叫一个顺利啊,直接就“高中状元”(当然,不是真的状元,但意思差不多),摇身一变成了翰林院的编修,简直就是“官二代”的典范。可是好景不长,他老爸在工作上出了点“小差错”,被皇帝老大给盯上了,直接就给“请”进了大牢。这下可好,刘墉也跟着倒霉,被来了个“连坐”,一起关进了“小黑屋”。不过呢,这剧情反转得也是够快的。后来事情一查清楚,乾隆皇帝大手一挥:“嗨,这事儿啊,罪不至死,放了吧!”于是,刘墉和他老爸就这么被“宽释”了,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刘墉呢,也算是“因祸得福”,被外放到了外地做官。这经历啊,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官场浮沉记”,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世道,真是变幻莫测啊!”

从那以后的二十余年里,刘墉这家伙就像是“官场上的劳模”,从安徽学政开始,一路“打怪升级”,跑到了江苏、太原还有江宁等地,担任学政、知府,简直就是“父母官界的旅行家”。别看他只是个小小的知府,那可是个“行走的正能量”啊!刘墉这人,做事雷厉风行,正直干练,就像是官场上的“效率达人”。他在职场上那是勤勤恳恳,对百姓们也是“掏心掏肺”,为各地的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简直就是“民心收割机”。这刘墉啊,走到哪儿就“火”到哪儿,老百姓们提起他,那都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这刘大人啊,真是个好官!”看来啊,这刘墉不仅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在百姓心中也是“口碑杠杠的”了呢!

在清朝那会儿,文字狱可是个“大热门”,稍不留神,一句话说错就可能脑袋搬家。而咱们这位刘墉大人呢,那可是文字狱的“忠实粉丝”,皇帝的旨意一到,他立马就跟进,执行得那叫一个“一丝不苟”。别的官员啊,都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生存法则”,对于文字狱那是能躲就躲,能糊弄就糊弄,很少有人真的去抠字眼、查到底。可咱们刘墉大人不一样,他在各地任职的时候,那查禁书、捉拿会党的劲头,简直就像是在“玩命”一样。他啊,不仅查得认真,还积极上报,生怕皇帝老大不知道他的“功绩”。这一下子,可就把乾隆帝给“感动”坏了,直夸刘墉是“忠臣中的忠臣”,这赞许之情,简直就像是在说:“刘爱卿啊,你就是我心中的那抹‘红’!”

刘墉这一举动啊,虽然让他在官场上“风光无限”,但也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那么一点“不那么光彩”的印记。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的环境就是这样,咱们也不能全怪他,毕竟,谁不想在皇帝老大面前表现表现呢?

在安徽、江苏这些地方当学政的时候,刘墉这家伙可真是个“眼睛雪亮”的官儿。他一到民间就开始“侦查”,结果发现啊,那贡生、监生的管理简直是“乱成一锅粥”,有的人滥用功名,到处“耍威风”,简直就像是“功名版”的“街头霸王”。

刘墉一看这哪行啊,得管管!于是呢,他主考的时候,那可是“严得要命”,考试作弊?漏题泄题?卖官鬻爵?统统不行!他就像是个“考试界的包青天”,坚决要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然后呢,刘墉还上书乾隆,说:“老大啊,这地方得加强约束啊,得查查这些有功名的人,看看他们到底是不是‘德以配位’,别让他们光有功名没德行。”他还提出了一堆“接地气”的政策,简直就是“政策小能手”。

乾隆一看,哎哟喂,这刘墉行啊,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积极主动地建言献策,于是连连夸奖他:“刘爱卿啊,你可是真‘识政体’!”这夸奖,简直就像是在说:“刘墉啊,你就是我朝堂上的‘智多星’!”

哎,说起这刘墉啊,可真是个“命运多舛”的家伙。明明是个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工作勤勤恳恳的好官,还懂得上行下效,一直都受到皇帝的“青睐”,乾隆老大还多次给他“画饼”:“好好干啊,干出成绩我就把你调回京城,让你飞黄腾达!”

可这刘墉呢,偏偏在任职济宁道台的时候,“踩了雷”。因为失察,阳曲的县令那家伙贪墨侵占了国库一大堆钱财,这事儿一查出来,刘墉就被“革职”了,直接从“官场明星”变成了“失业人员”。更惨的是,按律他这罪责是要被“咔嚓”的,也就是处以极刑。这刘墉啊,差点就“领盒饭”了。不过呢,乾隆老大觉得他“是个人才,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于是就“法外开恩”,免了他的死罪,只是让他去军台“赎罪”,体验了一下“劳动改造”的生活。

可你猜怎么着?这刘墉啊,就像是个“打不死的小强”,才一年时间,乾隆就又把他召回了京城,继续让他做编修。这剧情反转得,简直就像是在看“官场版的《甄嬛传》”啊!刘墉这家伙,还真是“命硬”加“运气好”,让人不得不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