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密折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385 字 1个月前

始皇帝统一六国以来,皇权就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作为封建社会的权力最高者,皇帝也一直在中央集权制度上不遗余力的把控着。因为一旦出现权力不集中的情况,面临着的可是王朝覆灭的结局。皇帝的皇权要想集中,那首先就要知道大臣是什么想法。那大臣要有什么事儿怎么告诉皇上呢?古代时候是没有电话和微信的,当然你也不可能给皇上写信,那就是要靠奏折制度。

要说这奏折啊,在康熙那会儿就有啦!不过呢,真正把奏折制度玩儿得超厉害的,还得是雍正朝呢!你想啊,中国传统政治的运行,那可是靠着文官和文书的。可明代的文书制度,那叫一个层次混乱,效率低得不行。所以清初的时候,就进行改革啦,弄出了三种文书制度,分别是题本、奏本和奏折。先说说题本和奏本吧,这可是比较正式的文本哦,使用范围特别广,从上到都府,下到州县衙门都能用。像钱粮兵马这些事儿,就用题本;官员升迁生转和自己的私事呢,就用奏本。听起来是不是挺麻烦的?实际上也确实很麻烦呢!这套文书系统毛病可多了,不光是在上报事情的分类上特别死板,而且中间经过的流程那叫一个复杂。所以啊,题本和奏本效率可低了。这奏折就不一样啦,它可不是正式公文,而是一种秘密行文,就像是臣子给皇上的小报告一样。

奏折出现得可晚啦,这奏折呀,能展开又能叠起来,方便得很呢!要知道,中国宋朝以前可没有线装书,那时候的书就是这种能折叠的,叫折叠本儿。不过把奏折当作正式公文的名称,可能是从清代开始的哦。清初的时候,大臣报告还是沿用前明的旧制,用题本和奏本。奏折在康熙的时候就特别受重视啦,不管事情大小,官员们经常直接把折子递给康熙。能密奏的人有 100 多个呢,也就是说有 100 多人有这个权利给皇上上折子。但是呢,一直都没个规范,所以职权划分就比较乱啦。比如说,当时你要是很受皇上信任,就算是个小官儿,也能直接上奏。可要是皇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