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改革的制度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858 字 1个月前

一提这个南书房,大家应该不陌生,老能在这个书籍,或者影视作品里边看到这个。但是南书房究竟干嘛用的,什么时候成立的,它可不只是一个书房。他其实是康熙为了自己的权力而改革的制度下的一个产物,原本这个南书房只是供皇上读书的地方,最早呢,因为它地处乾清宫西南而得名。去过故宫的应该都应该知道,故宫的这格局,是前面是办公区后面是生活区,以这个乾清门广场为这个分界。办公区有五个大殿,也是故宫最主要的宫殿建筑,有文华殿,武英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是皇上的办公区,也就是上朝的地方,前朝占地面积广阔,但是,建筑比较散,它都是这个广场,这个礼仪性的东西多,而且呢,实际使用率不高基本上都比较空旷。皇上,平时上朝,也坐朝也好召见百官,不在太和殿,那个地方是大典的时候才用。那皇上在哪儿办公呢?康熙以前明清两代的皇帝都是居住在乾清宫居住办公。所以他实际上是在这后寝办公,那么南书房呢,就是在这个乾清宫的西南角上,就是在这地方皇上读书的地方,但是随着清朝的地盘儿越来越大,这个独裁君主制慢慢的加强,就跟原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产生了矛盾。

因为在早期是有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这个机构,决定国家的大事。都是从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出,他们决定的事儿,皇上也不能改变,即使是强如皇太极当时也是跟着四大贝勒共治国政,就像后面的多尔衮的剃发令以及鳌拜专权都是这议政王大臣会议存在的结果。所以,如果康熙想自己说的算的话,那这个会议就是自己的一个阻碍,所以这个议政王大臣会议跟皇权必然产生矛盾。

康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皇帝,他深知权力和文化控制的重要性,我与其跟这帮亲贵们较劲儿,我干嘛不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班子啊?我找自己的一帮人商量,我绕开你们不就完了呗,所以康熙16年,南书房机制应运而生。康熙皇帝命令试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高士奇为南书房行走,这也是最早的两位南书房行走,入南书房当职。南书房行走啊,不是你整天在这屋里走啊,你可以理解为机要秘书。这个活儿巨辛苦,首先一点。随叫随到,皇上要是有紧急事儿,找你商量,找不到人可不行啊,所以为了传唤方便,一般会把他们的住所从外城。迁到内城,第二点就是工作时间长,可以说是非常的长,南书房行走啊,晨入暮出。上班时间差不多是早七晚五啊,你说这个没什么呀,早七晚五但是古代交通那么不方便,这非常不容易啦,皇上,下午五点以后基本上不办公了,八九点钟就要睡觉了,所以不论严寒酷暑,你南书房行走都得来,即便是皇帝外出。南书房行走也要当值,皇宫里啊,包吃不包住,你不能住在皇宫里啊,因为皇宫里面只能有一个男人就是皇帝,不然说不清楚。所以一天就为他们准备两顿饭,就是早午膳。因为这个满洲人,信奉萨满教,所以他们不吃晚饭,就是两顿饭,皇上也一天就吃两顿饭,早饭,这个九点吃,晚饭下午两点吃,他的晚饭实际上就是咱的午饭,下午两点吃,然后呢,一般情况下,到晚上有一顿这个。他叫饽饽席,一般就是奶酪饽饽,奶茶春卷什么的,所以这个你入宫当时皇宫里就管这两顿饭,还有你不能住在宫里,你每天得出去,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得来。咱们就时间都耗在道儿上了,通勤时间特别长,但是不管怎么讲,南书房就逐渐成为最能影响皇帝的机构。

南书房作为康熙朝时期非常重要的机构,他影响到了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政治上之前说过了,他们充当了康熙的智囊团,为康熙出谋划策,推动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措施的实施。南书房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文化上。

南书房在文化上,他有个作用就是笼络文人墨客,通过给他们官职,就是南书房行走,使得这些文化精英成为了康熙的铁杆拥护者。因为他们文化水平非常的高,所以南书房又是一个学术研究中心,类似于现在的科学院,那这些行走可都是院士了,这可是我国科研的最高职称了。这些院士在整理和研究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吸取外来的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这里面还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另外南书房还是康熙的皇子们学习的地方。

由于南书房的存在,导致之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感非常的低,康熙基本上将权力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不但笼络了天下士子的心,还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了满汉的矛盾,真可谓是一次成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