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是老百姓的大事儿,更何况白事儿是用不着上门去请的。
白条子一挂,街坊邻居瞧见了互相通知,一传十,十传百,得到消息的就都自觉穿着围裙过来了。
本来人多就容易手忙脚乱,秋菊这事儿还办的急,要不是邻居中有几个长辈好揽事儿,帮主家应付着,早乱成一锅粥了。
刚刚穿上围裙,秦小妹就分到了烧火的活儿。
锅里已经炖上了大萝卜,几个妇女围着刚搭起来的大灶坐了一圈儿,一边闲聊一边剥蒜择菜。
都是庄上的熟面孔,不是婶子就是伯娘,秦小妹挨个和人打了招呼,也学着她们的样子找了个大石头垫着屁股,坐到灶门前开始烧火。
人多活少,累是累不着,这种时候大家凑在一起,一是为凑份儿人气送一送秋菊;二是为彰显团结的邻里感情,有助于合作共产。
几乎所有人都在闲话拉呱,说白了,死的毕竟不是自家人,哪儿来那么多感同身受?
秦小妹一过来,立马就有人和她搭话。
是个年轻的媳妇儿,秦小妹现在是老钱家的人了,跟着钱庆春喊人一声小嫂子。
小嫂子挺健谈的,一说话五官都在动,代入感很强,“哎,小妹呀,秋菊挪到棚子里去啦?唉~她这辈子真是苦!到底没熬到孩子们成家,也是遗憾呐!”
乡下女人的一辈子大都是这样,即使日子过得不同,念想却都大差不差,无非是生儿育女,看着他们长大成家。
秋菊走的这样早,撂下几个还没长大的娃,怎么说肯定都有遗憾。
一想到小妮儿哭着喊着抱着秋菊的尸体,拿和自己曾经一样绝望的眼睛看着自己说以后再没有娘了,秦小妹就感觉眼眶热热的。
她连忙低头擦拭了一下,然后才点头回答道:“挪过去了,几个婶子都来帮忙,手脚快。”
“哎呦,那就好,大家都是热心肠,能想到过来送送秋菊还有啥话说哩,都是好人啊~”小嫂子又叹了几句好人命不长,话题就被另外几个婶子带偏了。
“听说了吗?大队长叫各家各户都出人去公屋开会,说是牛家的儿媳妇和梁家的小娃有下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