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马三保的永乐元年

为了让马三保能够尽快适应并胜任这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朱棣还特意派遣他随使者出使暹罗。这一经历,无疑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外交经验,为后续更为宏大的航海外交活动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同时也在实战中锻炼了马三保的外交才能、应变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融合能力。

尽管朱棣尚未明确下令让马三保作为正式出使诸国的使者,但从今年开始,朱棣便已然授意马三保为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进行一系列全面而细致的前期筹备工作。

在这一年里,马三保全身心地投入到航海筹备的各项事务之中。他积极参与对造船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工作,与众多能工巧匠们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打造出更为坚固耐用、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

同时,他深刻认识到,航海活动的成功与否,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于是,他在今年开始着手精心培养和选拔一批具备全面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航海技能,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准确辨别方向、操控船只;还要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各地的山川地貌、海洋洋流、气候特点等;更要拥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以便在与海外诸国交流沟通时能够畅通无阻;此外,军事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需要在面对海上的各种危险与挑战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保卫船队的安全。

马三保通过各种途径,寻觅、招募和培养这些优秀的人才,他们日后将成为他下西洋船队的核心骨干力量,为整个航海事业的顺利推进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与此同时,马三保深知信息情报对于航海活动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船只与人才。他积极主动地收集有关海外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犹如一位勤勉的学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探寻线索,与那些曾经远航海外的商人、使者们促膝长谈,虚心请教,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与信息。他将这些资料精心整理、分析研究,以便能够更好地规划航线,提前了解各国的情况,从而为未来的航海活动提供更为充分、周全的准备。

这一年,他还修了一本《佛说摩利支天菩萨经》。此经的译者乃是释不空、释法天,马三保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出资命工部刊印流通此经。他自称“奉佛信官”“菩萨戒弟子”,在他的心中,摩利支天菩萨具有隐形自在的大神力,能够为人消除一切障难,增进诸多利益。

他刻印此经,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更是祈求菩萨能够垂怜庇佑,消除他在未来出洋航行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一切障难,保佑他能够为大明和陛下带来更多的荣耀与利益。他时常在静谧的夜晚,于佛堂之中,手持经卷,默默诵读,那庄严肃穆的神情,仿佛在与菩萨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

马三保想到,既然道衍大师不反对收自己为入室弟子,而道衍又身为僧录司左善世,在佛教界地位尊崇、德高望重,请他为经书作题记,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对佛家的虔诚信仰,更是对道衍大师的敬重与仰慕之情的最佳体现。

于是,他怀着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再给王珏彗星后不久,又修书一封,向道衍大师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这一请求,随后便在南京城中耐心地等待着大师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