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买本读者压压惊

“莫总,您说的是真的?”沈钊面露惊喜之色问道。

“当然!我还可以把你之前欠的奖金和加班费给你还了,也省得你有家也不能回……”莫铮打趣道。

“莫总,您-您稍坐片刻,我现在就去找成校长!”沈钊因为激动,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

“沈主任,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我可能会在燕京待几天,您先向成校长汇报一下,我的意思是由汉森投资提供研发经费,并负责所有的后勤保障和销售,和华清大学以精密仪器系为主导的光刻机项目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具体的股权分配,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谈,不过,需要由汉森投资控股……”莫铮开门见山的说道。

“成立合资公司啊?不是赞助?”沈钊略显失望的说道。

“单纯的赞助也不是不可以,但赞助只能帮你们度过眼前的难关,CK-3项目组可能依然改变不了被解散的命运!”莫铮说道。

“为什么?”沈钊一脸茫然的问道。

“CK-3光刻机项目,现在如同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幼童,在无法搭建成熟供应链,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很难抵挡国外光刻机生产商的倾销,更别说还有各种匪夷所思的商业贿赂了!一个只有研发,形不成产业效应的项目,是很难长久生存的,而集成电路的迭代极快,要不了多久,CK-3光刻机,不死于国外光刻机生产商的围剿,也会因为技术落后而失去商业价值……”莫铮一五一十的分析道。

“成立合资公司就不会吗?”沈钊问道。

“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曾根据集成电路的发展轨迹做过精准的预判: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就是着名的摩尔定律!光刻机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技术设备,快速迭代的压力极大,也就是说,加工精度3微米的CK-3光刻机,18个月之后,面零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是加工精度达到1.5微米的竞争对手!成立合资公司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建立一流的光学实验室,并增加数十倍的研发经费,引进光刻技术人才,甚至投入资金去完善上下游供应链……”莫铮说道。

“一流的光学实验室?增加数十倍的研发经费?”沈钊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