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雨氲和林竹晓乘坐着颠簸的长途汽车,一路辗转朝着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侗族自治乡进发。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繁华的都市逐渐过渡到宁静的乡村,最后是一片连绵的青山绿水。当汽车缓缓驶入乡口时,她们便被眼前如诗如画的景色牢牢吸引住了。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山上绿树成荫,那浓郁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纯粹的颜料涂抹而成。在绿树之间,若隐若现地夹杂着一些独特的侗族鼓楼的轮廓。这些鼓楼高耸入云,宛如巨人屹立在这片土地上。鼓楼的建筑风格独特而精美,楼身布满了细致入微的雕刻。从远处看,那些雕刻像是在讲述着侗族古老的故事,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使鼓楼就像是这片土地忠实的守望者。道路两旁是大片的稻田,此时的稻穗已经微微泛黄,微风拂过,稻穗如同金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涟漪,那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地的低吟,奏响着丰收的序曲。
卫雨氲兴奋地指着窗外,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竹晓,你看这景色,简直美得像一幅画啊。”
林竹晓也是满眼的新奇,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是啊,感觉这里充满了不一样的生机,和我们生活的城市完全是两个世界。”
她们下了车,拖着行李缓缓走向村子。刚进村口,就听到一阵悠扬的侗族大歌如天籁般传来。那歌声仿佛从山谷的深处袅袅升起,婉转悠扬,多声部的合唱和谐而动听。循着歌声望去,原来是一群侗族的男女老少围坐在一个鼓楼下面尽情歌唱。男人们的歌声低沉而雄浑,像山谷中的回响;女人们的歌声则清脆婉转,似山间的溪流。他们的服饰色彩鲜艳夺目,女子穿着精致的百褶裙,裙子上绣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也有寓意吉祥的几何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侗族女子的心血,那是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在布料上绘制的生活画卷。男子则穿着对襟上衣,头戴布帽,那简单的服饰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彰显着侗族男子的质朴与勤劳。
卫雨氲和林竹晓好奇地走近,一位侗族大妈热情地迎了上来。大妈穿着一身深紫色的传统服饰,那深紫色在阳光下显得庄重而神秘。她的头发盘成一个发髻,几缕银丝在黑发间若隐若现,脸上洋溢着亲切和蔼的笑容。她操着一口带着侗族口音的普通话问:“姑娘们,你们是来旅游的吗?”
卫雨氲回答道:“大妈,我们是来体验这里的生活的。”
大妈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感染力:“那可太好了,我们侗乡欢迎你们。”
大妈带着她们来到了一间传统的侗族木楼。木楼全是用木头搭建而成,一走近便能闻到淡淡的木香。楼梯有些陡峭,每踩一步都会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木楼的历史。进入房间,里面的布置十分简洁,床是木质的矮床,床上铺着手工编织的土布床单,触感略显粗糙却格外亲切。墙上挂着一些侗族的刺绣作品,那些刺绣色彩绚丽得如同天边的彩霞,图案精美绝伦,让人移不开眼。
卫雨氲和林竹晓放下行李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这个侗族村庄的生活。她们跟着村民们一起去稻田里干活。稻田里,年轻的侗族小伙子正在教她们如何使用农具。一位名叫阿勇的小伙子,皮肤黝黑,身体健壮得像一头小牛犊,爽朗地笑着说:“这个农具叫禾锄,用来除草和疏松泥土的,就像这样。”说着,便熟练地示范起来。只见他双手握住禾锄的木柄,轻松地将锄头插入泥土中,然后轻轻一翻,杂草就被连根带起,动作流畅而自然。
卫雨氲学着阿勇的样子,拿起禾锄,但是动作显得十分笨拙。她用力地将锄头插入泥土,却因为用力过猛而差点失去平衡。林竹晓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了起来,卫雨氲佯装生气地说:“竹晓,你还笑,你也来试试呀。”
林竹晓接过禾锄,同样是手忙脚乱。她的锄头不是插得太浅没起到作用,就是挖得太深难以拔出。阿勇在一旁耐心地纠正着她们的动作,说:“不要急,慢慢来,你们第一次做能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在阿勇的指导下,卫雨氲和林竹晓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虽然动作依旧不够熟练,但也能像模像样地劳作了。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稻田上,整个稻田都被染成了橙红色。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纷纷回家。卫雨氲和林竹晓跟着村民们回到村里,村子里开始弥漫着饭菜的香味。那是一种混合着多种食材的独特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卫雨氲和林竹晓被邀请到一户侗族人家吃饭。屋内的火塘烧得正旺,火苗欢快地跳动着,在火塘上挂着一个黑色的铁锅,锅里煮着香气扑鼻的酸汤鱼。酸汤鱼的酸味混合着鱼的鲜味,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这酸汤是侗族美食的一大特色,是用当地特制的酸菜加上多种香料熬制而成。酸菜是侗族人家自己腌制的,选取新鲜的蔬菜,经过清洗、晾晒后,放入特制的陶器中,加入盐水和其他调料,密封腌制数月而成。鱼则是从稻田里抓来的稻花鱼,稻花鱼在稻田里吃着掉落的稻花长大,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这种鱼养在清水里,现吃现杀,所以特别新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桌上还摆满了各种菜肴,有腌制的酸肉,肉的色泽有些暗沉,但味道却是独特的酸香。酸肉的制作过程也十分讲究,要选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用盐、辣椒、花椒等调料涂抹均匀后,放入坛子里腌制数月甚至数年。食用时取出,那独特的酸香味道会瞬间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有炒蕨菜,蕨菜嫩绿嫩绿的,口感脆嫩。蕨菜是山间的野生植物,村民们在春天的时候会去山上采摘。采摘回来的蕨菜经过焯水、浸泡等处理后,与腊肉或者辣椒一起炒制,别有一番风味。还有糯米饭,糯米饭粒粒饱满,散发着糯米的清香。侗族的糯米饭制作独特,将糯米洗净后放入木桶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蒸熟。蒸出来的糯米饭色泽晶莹剔透,口感软糯。
主人是一位侗族大叔,大叔热情地招呼着她们:“姑娘们,快坐,快吃,这是我们侗家的特色菜,不知道合不合你们的口味。”
卫雨氲笑着说:“大叔,闻着就很香,肯定很好吃。”
她们吃着饭,和村民们聊天。林竹晓好奇地问:“大叔,这酸汤鱼是怎么做的呀?这味道太特别了。”
大叔笑着说:“这酸汤啊,是我们用自己腌制的酸菜做的,鱼呢,是从稻田里抓来的稻花鱼,先把鱼处理干净,然后在锅里放入油,把鱼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酸菜和其他的调料,加水炖煮,等鱼汤变得浓稠,酸汤鱼就做好了。这道菜可是我们侗家的招牌菜,逢年过节都少不了它。”
吃完饭后,村子里的人们都聚集到鼓楼前的广场上。原来今晚有侗族的歌舞表演。几个侗族小姑娘穿着色彩斑斓的服饰,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她们的步伐轻盈,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裙摆随着舞步飞扬,像是盛开的花朵。男人们则吹奏起芦笙,芦笙的声音低沉而悠扬,那声音仿佛是从大地深处传来的呼唤,诉说着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
卫雨氲和林竹晓被邀请加入舞蹈的队伍。一开始她们还有些羞涩,手脚放不开,但在村民们的热情鼓励下,也渐渐放开手脚,跟着大家的节奏跳了起来。林竹晓笑着对卫雨氲说:“雨氲,这种感觉真好,完全融入到他们中间了。”
卫雨氲也笑着点头:“是啊,感觉我们已经成为这个侗族大家庭的一员了。”
第二天,卫雨氲和林竹晓又跟着侗族的妇女们学习刺绣。一个叫阿花的年轻女子坐在她们旁边,耐心地教她们:“你们看,这个针法要从下往上,然后绕一个圈,再穿过这个孔。”阿花边说边示范,她的手指在绣布上灵活地穿梭,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图案就初具雏形。
卫雨氲和林竹晓仔细地看着阿花的示范,然后自己尝试着刺绣。卫雨氲绣得歪歪扭扭,她有些懊恼地说:“哎呀,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难啊。”
阿花安慰她说:“没关系的,多练练就好了,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在侗乡的日子里,卫雨氲和林竹晓收获到他们太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