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卫念晓写道:“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每一个传承者都是这条道路上的火炬手,他们手中的火焰,照亮着本土文化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然而,卫念晓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仅仅通过文字来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关注还不够,她想要做更多切实的事情来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
于是,她决定创立一个本土文化传承基金。这个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那些面临困窘的本土文化传承人提供资金援助和资源支持。她开始四处奔走,与各个企业、慈善组织以及私人收藏家进行洽谈。
在与一位企业巨头的会面中,卫念晓详细地阐述了本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会面的地点在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的顶层会议室,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繁华景象。
“您看,这座城市充满了现代文明的奇迹,但我们不能忘记,在这片土地的根基里,是本土文化在滋养着一切。”卫念晓指着窗外说道,“就像那些传统手艺人,他们的技艺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但很多人因为缺乏资金,无法将技艺传承下去,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企业巨头被卫念晓的言辞所打动,他沉思片刻后说:“卫女士,我很认同你的理念。本土文化确实是我们的根,没有根的树是长不大的。我愿意为这个基金注入一笔启动资金。”
得到了这位企业巨头的支持后,卫念晓更有干劲了。她又陆续与其他组织和个人达成了合作。本土文化传承基金逐渐壮大起来。
有了资金之后,基金开始运作。第一个受益的就是那位老木匠。由于订单量的突然增加,他需要购买更多的优质木材和先进的工具来扩大生产,但资金短缺一直是他的难题。基金为他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还帮他联系了优质木材的供应商。
老木匠感激涕零:“卫女士,你不知道这对我来说是多大的帮助啊。我原本还在发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我可以安心地制作我的家具了。”
除了资金援助,基金还为本土文化传承人提供了培训资源。邀请了市场营销专家为他们讲解如何推广自己的产品,让传统的本土文化产品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绣娘在参加了营销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原来还有这么多的门道。以前我只知道埋头刺绣,却不知道怎么把我的作品推向更多的人。现在我懂了,不仅要做好作品,还要学会包装和宣传自己。”
同时,基金也注重对本土文化传承人的下一代的培养。举办了专门针对年轻人的本土文化传承夏令营。
在夏令营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各种本土文化技艺,并且有机会深入到乡村和小镇,亲身体验本土文化的生活土壤。
一个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在体验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后兴奋地说:“原来我们的祖先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那些传统的农具看起来简单,却充满了智慧,这可比在书本上学到的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