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扩大规模

雨氲初歇 黄鹂66 2533 字 15天前

在办公室里,卫雨氲紧锁眉头:“竹晓,这样下去不行啊。我们的项目才刚刚起步,资金和品牌都没有他们有优势,我们得想想办法。”

林竹晓思考片刻后说:“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是从本地发展起来的,更了解农村和村民的需求。我们要在服务质量和项目特色上下功夫。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村庄的特色农产品来定制科技服务站的网络销售方案;美容培训中心可以增加一些农村特色的美容项目,像针对户外劳作皮肤护理的课程;乡村图书馆可以融入更多地方文化元素,举办一些民俗文化传承的讲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卫雨氲听后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还可以加强与村民的合作,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运营中来。比如在乡村图书馆成立村民志愿者服务队伍,在科技服务站设立村民意见箱,收集大家的想法和建议。”

于是,他们迅速调整策略。美容培训中心推出了“农田肌肤护理”课程,专门针对在田间劳作后皮肤受损的护理方法,这个课程一推出就受到了很多农村女性的欢迎。乡村图书馆举办了“民俗文化之美”系列讲座,邀请村里的老人讲述本地的民俗故事、传统手工艺等,吸引了很多村民和游客前来听讲。科技服务站根据每个村庄的特色农产品制定个性化的网络销售方案,帮助村民们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出了更好的价钱。

这些特色项目逐渐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和外界的关注。一些村民开始自发地为他们的项目做宣传。一位老村民对慕名而来的游客说:“我们村这个美容培训中心可好了,教的东西都很实用,都是考虑我们农村人的情况。图书馆也特别有意思,能了解到我们自己的文化。”

随着口碑的传播,卫雨氲和林竹晓的项目又重新焕发生机。不仅保住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还逐渐向更偏远的农村地区扩展。

然而,管理规模日益扩大的农村项目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不同村庄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基础设施差异等因素,这给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带来了困难。

在一个山路崎岖的村庄建立科技服务站时,因为交通不便,设备运输和人员派遣都成了问题。卫雨氲和林竹晓不得不协调当地的骡马队来运输设备,并且培养当地村民成为兼职的技术支持人员。

在管理员工方面,各个村庄的员工有着不同的工作习惯和观念。有的村庄员工比较守时,工作效率较高;而有的村庄员工则相对散漫,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激励措施。

卫雨氲和林竹晓针对这些情况制定了灵活的管理策略。他们将员工培训内容进行本地化调整,以适应不同村庄的文化习俗;对于工作习惯的差异,设立了个性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奖励优秀员工,同时加强对工作态度不积极的员工的培训和监督。

同时,公司城市业务这边也不能忽视。随着农村项目的扩张,公司内部开始出现一些矛盾。部分城市业务的员工觉得资源向农村项目倾斜,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奖金收益。

在公司的例会上,一位负责城市美容院市场推广的经理抱怨道:“我们在城市里辛辛苦苦拓展市场,现在公司把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到农村去了,我们的推广预算被削减,员工的奖金也减少了,这对我们不公平。”

卫雨氲解释道:“我们发展农村项目并不是要放弃城市业务。农村项目的成功其实也可以带动城市业务的发展。比如,农村美容培训中心培养的优秀学员可以充实到城市美容院来;农村的科技服务站可以为城市的科技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渠道。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策略。”

林竹晓接着说:“我们会重新审视资源分配的问题,确保城市业务的稳定发展。同时,我们也欢迎城市业务的同事积极参与到农村项目中来,我们可以互相学习经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制定了新的资源分配方案。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来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等资源。同时,设立了跨业务部门的合作项目,鼓励城市业务和农村项目的员工相互协作。

随着农村项目的不断发展壮大,卫雨氲和林竹晓又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希望能够将农村的文化和特色产品进行整合,打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在一次与当地旅游部门的会议上,卫雨氲提出了这个想法:“我们的乡村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美容培训中心可以培训村民成为民俗文化的传播者,科技服务站可以推广这些文化旅游线路。我们可以把各个村庄的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活动、美丽的田园风光串联起来,打造独一无二的农村文化旅游体验。”

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能够实施得好,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提升农村的文化知名度。”

于是,他们开始着手规划这条文化旅游线路。首先是对各个村庄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