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朝堂争执(上)

太子:“父皇,当务之急,是要安抚流民。待他们进入京师,麻烦就大了。”

永王:“太子倒是一番好意,可如今,拿什么安抚流民?”

辰王帮腔:“太子把贪墨的三百万两掏出来,就够了。”

“够了,叫你们来是出主意,平民怨,不是互相拆台。”皇帝本来就为了辛国人的和亲一事烦恼,南境还深处旱灾深渊,又起了蝗灾。

灾祸一个接着一个,让人应接不暇。

三兄弟之间时刻不忘拉踩,做皇帝的头痛欲裂。

“杨尚书,可有良计?”

杨尚书年纪大了,陛下特许他坐在小马扎上。

杨显拱手,缓缓开口:“陛下,依臣之见,战风渊乃南境节度使,肃州等四地均在他管辖范围内,让他去处理这件事,再合适不过。”

“我国自太祖皇帝时起,发生过数起蝗灾,文献中有治灾手段,战节帅依例而行便可。至于流民,从忻州等地调粮。”

永王幕僚户部四郎周如孔出列,拱手伏身,回禀皇帝:“忻州粮仓早在两月前,已经调空五座。无粮可调。”

杨显老狐狸双眼微眯:“胡言乱语,那忻州乃是仓国粮仓,存量至少三百万石,三座粮仓也才三十万石,剩下的去哪了?”

剩下的,进了永王的腰包,可周如孔自然不会把账面上存在的巨大的漏洞说出来。

只道:“上旬,下官就呈奏折禀报过陛下,忻州粮仓受水患,十二座粮仓被淹,粮食都发霉变质,牲畜都不可食用,人怎么能吃呢?”

“是有这事。”皇帝揉了揉酸胀的大脑。

忻州的粮仓是储备粮,轻易不会使用,谁知道出了这么大纰漏。

经事官员被撸了一串。

杨显明显一怔:“陛下,这等大事,臣为何不知?”

他可是仓国现如今唯一二品大员,如此重要的事情他什么消息没收到。

周如孔冷笑一声:“哼,杨尚书称病,已半月未上朝,你不关心百姓疾苦,自然不清楚。”

得知苏旭死于大理寺地牢第二天,杨显称病,闭门养身,未曾出席过任何一次朝会,连中秋祈雨也没有现身。

朝中流言,说杨尚书迟暮不济,无更多精力执掌尚书一职,称病是要告诉陛下,他老了,不行了,打算致仕回家养老去了。

朝臣们惯于见风使舵,杨尚书精力不济的信号一出,永王、辰王手底下官员心思涌动,用尽手段阻隔送进杨府的信件。

全部藏下来是不可能的,藏一两样“无干紧要”的“小事”,足够杨尚书喝一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