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赵策英(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大宋第六位皇帝。
宋英宗赵宗全长子,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沈氏。
庆历八年(1048年),赵策英生于禹州。
嘉佑八年(1063年),被封为淮阳郡王。
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桓王。
治平三年(1066年),被立为皇太子。
治平四年(1067年),即皇帝位。
熙宁元年(1068年),任命韩明为首的韩党与新政派官员执政中枢,开启治世。
熙宁二年(1069年),任命王介甫为参知政事,创置三司条例,施行新法,以图富国强兵。
熙宁三年(1070年),以王介甫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政事。同年,‘灭夏之战’开启。
熙宁四年(1071年),神宗还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
同年推出‘一五计划’,全国正式进入高速发展,‘熙宁治世’开幕。
熙宁五年(1072年),西夏灭亡,朝廷在当地设置宁夏、甘肃、凉州三路,河西走廊正式打通。
次年,设经义局,命王介甫为提举。同年宋越之战开启,交趾亡。
熙宁七年(1074年),设置安南都护府,交趾一带重回中央王朝。
熙宁八年(1075年),新经义书成,诏颁《诗》《书》《周礼义》于学官。
熙宁九年(1076年),‘大宋一五计划’宣告结束,熙宁治世达到顶峰。
同年,神宗皇帝当朝宣布改元,并决意于元丰元年‘北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元丰元年(1078年),大宋誓师北伐,开启神宗朝第一次北伐的尝试。
元丰二年(1079年),宋军‘蓟州之战’落败,神宗起复韩明重整战局。
元丰三年(1080年),韩明以声东击西之策,大破辽军,收复五州,构筑防线,宋辽之战结束。
同年九月,‘二五计划’正式启动,大宋格局迈入新台阶,‘元丰中兴’降临。
元丰七年(1084年),神宗身体不适,在太后沈氏、皇后向氏、宰执韩明等人的拥护下,立年仅七岁的赵佣为皇长子。
同年十一月,神宗大肆封赏韩明、王珪、王介甫、韩师朴、吕晦叔、司马君实、文宽夫七人。
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雄心大志的宋神宗赵顼由于对辽国战事的惨败,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病情恶化。
大臣们乱成一团,以韩明、王珪等人为首的宰执开始劝神宗皇帝早日定下太子名分。
神宗皇帝此时已经有不祥的预感,便顺势点头同意了。
神宗六子赵佣,改名为“煦”,被立为皇太子,国家大事由皇太后沈氏、皇后向氏暂时牵头,韩明为主,佐理辅政。
神宗皇帝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重建强盛的国家,再造汉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