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出面反驳对方。

这位老爷子也是当年‘四相簪花’的代表人物之一,如今韩章、陈升之相继逝世,就剩下他和王介甫两个人了。

陈升之老爷子是元丰二年走得,当时在床铺上最后一口气,还是担忧元丰北伐的情况。

直到听说前线大捷,老爷子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人世。

当初声名远播的‘四相簪花’的人物,只有王珪和王介甫还活着。

这俩人现在也都是六十来岁的人了,有一天算一天,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会活到什么时候。

只不过比起原时空中,后半生郁闷的王介甫,现在的老王同志因为新政得以顺利推行,整个人精神状态都很不错。

“王相公所言甚是,天下臣民皆有侍奉君母之义务。”

“况且陛下也没有强行分开德妃娘娘和延安郡王殿下,只不过要求小殿下尽儿臣之责,有何不妥?”

“邢佐郎作为馆阁校勘,难道连这点人伦之礼,责任义务都搞不明白吗?!”

司马君实有些不屑的嘲讽一句,继续端着玉笏写写画画,好像刚才出言嘲讽的不是他一般。

看着自己选出的托孤大臣如此给力,替自己反驳这帮家伙,神宗皇帝心里郁结稍缓。

“人伦之礼看样子邢佐郎还是要好好看书,读懂其中的奥妙才是。”

邢恕(生卒年不详),字和叔,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西)人,宋代官员。

邢恕早从二程学,出入于司马君实、吕晦叔之门。

登进士第,补永安主簿。

熙宁年间,荐为崇文院校书。忤王介甫,出任知延陵县。

熙宁十年(1077年),复为校书。

元丰二年(1079年),任馆阁校勘,历史馆检讨、着作佐郎。进职方员外郎,谄事蔡确。

哲宗立,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黜知随州,改汝、襄、河阳诸州府。

蔡确得罪,恕亦责监永州酒税。

绍圣初期,哲宗亲政,擢宝文阁待制、知青州。召为刑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兼侍读,改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