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更完善的军事改革

如今新军的规模目前有十万左右,除了仅存的七八万之前的新军,赵桓回来时又从降兵里挑了两万。

很快新军比武举行,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一大批优秀的军官脱颖而出,再经过赵桓以及参谋部的人商量一番后,赵桓亲自在校场上任命这些人官职,下面的人看得眼都红了。

在军事部署妥当之后,赵桓开始着手处理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事务。

首先要提到的便是人事任免,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赵桓不动声色地秘密拉拢了宗泽。

这位能臣不仅得到了赵桓的青睐与信任,更是被委以重任——顶替昔日高俅所占据的太尉之位。

对于此等重要职位的变动,令人意外的是,太上皇赵佶竟然并未表现出任何反对之意,仿佛默认了儿子赵桓的决策。

与此同时,童贯这个原本立场模糊之人,如今也坚定地站在了赵桓一边。自从上次他公然替赵桓发声之后,朝中众人便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将其视为太子党的核心成员之一。

而另一位重臣李纲,在完成赈灾后归来,亦选择了暗中归附赵桓。除此之外,赵桓还巧妙地将张叔夜调任至京城,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京中的势力。

如此这般运作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小官员纷纷向赵桓靠拢、投诚。一时之间,赵桓麾下人才济济,实力大增。

然而,随着这些人的聚集,一个新的政治格局逐渐显现出来:以赵桓为首的新兴势力,与以蔡京为首的旧派力量针锋相对。

尽管蔡京在过往也曾做出一些实际功绩,甚至曾担任过赵桓的老师,但这丝毫无法掩盖他身为奸臣的本质。

面对这场即将掀起的朝堂风暴,各方势力皆屏息以待,不知最终鹿死谁手。

赵佶知道朝堂出现的变化,但他并不在意,只要不妨碍他享乐,国家大事不耽误,随便你们怎么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