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梦之解,却是给了他一个烙印……
……
“嗡……”此番观世散去。
风允目光复杂地望着这,被周室之中,都放在角落的《周公解梦》一书。
“周公原是以梦入道,而非后之礼道。”
风允不敢想,若是周公以礼入道,会是怎样的风采,怕是能再上一层。
但为了姬发这位兄长,一开始他就定了自己的道路——辅佐,为王而臣。
“礼德一说,脱胎于此书也。”
“所谓周天,也是以此周公梦道而构建。”
周代商位,名正言顺之法,不就是代天而行道,周有德而承天,是为天子,天定伐商吗?
正是方才在观世中,姬旦之言啊!
“天子……原来出自此处。”
风允翻阅这本《周公解梦》,看见的不只是解梦之术,更多的,却是商周更替的故事,大周的由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真正的贤德之才,却是周公本人啊,大周之起,其功不可限。”
“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没有与周公与王的那般兄弟情谊,君臣之德,以至于,周公之心,不得善待。”
浅浅而阅,只是记住,则闭书。
“风子,洛邑城至,召公在城门相迎。”
风允闻声,拉开竹帘,下车。
“召公安。”
召公,毕公,郑公,此时之三公,皆以国号为称。
不过,郑公友因为妖邪,先一步天子而去,此时的大周,只有俩公在政。
“风子安。”召公是一位儒雅老者,笑之敦厚,面目不严,但这只是表象,其目中,对风允满是警惕,还有怨恨之意。
风允清楚,谁让九鼎之二,在他手呢。
可九鼎自出,他是不能还归去的,这是九鼎的意愿。
“风子。”在召公之侧,有一壮年,黑须长面。
“风子,这位是郑公之子,郑掘突,为此时郑国君。”召公为风允介绍。
而郑国君孔武有力,一礼又道:“风子,早先闻我父与您相谈甚和,不知可对郑国事多言乎?”
可见,这郑国君眼中,还带着悲哀之色,怀念之意,是一孝道之人。
风允将所记的,与郑公所言,一一告知。
郑国君拜谢之。
风允摇首。
“郑公本欲调停战事,可妖邪非人,不顾其言而害之,却是无奈。”
闻言,郑国君捏紧手心。
一旁的召公不欲风允多说此屈辱之事,紧忙道:“风子,不若入城,修养几日,再往东去。”
风允往东,与老子赴约之事,却也在旁枝末节的话语中,被各国所知,一路上,此时怕都有人在备,以添行囊,助风允行路。
风允摇首。
“下次再入洛邑吧,余不欲停留。”
风允指向马车道:“车内,有两份《列国》,还望能派遣一队,送其一至安地,另一则留洛邑。”
“《列国》……”召公一笑。
“自无不可。”
他也不强留,或者根本没有留风允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在城外堵路,截留风允。
风允拜别。
“风子,且腾出书,以马车离去啊。”
风允闻声,摇首。
“不必了,马车方便写书,但不方便行路,此番允也该赶赶路了。”
九尾一出,祥瑞骤显。
一步一祥云,一步一青莲,辗转之间,风允已经消失在洛邑城外。
“风子……”召公远望,闭目而叹。
他何曾不想以洛邑之气运,加持自身,镇压风允,夺回二鼎呢。
但是九鼎不许啊。
这成周之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天子,无法强令九鼎。
“天子……还是得快些接天子宜臼归成周啊。”
望向郑国君,召公道:“掘突啊,于你所谈之事,需快快行之,待天子东迁后,也可讨功,谋一公位。”
拍了拍郑君肩膀,郑君颔首。
“掘突不敢忘先君之意愿,辅佐天子,以扬姬姓周族,是为大者!”
“嗯。”召公颔首。
“去吧,先带兵马前往南申,不能让那姜姓的申候,一直把持着天子,要让天子信任我们,让天子知晓,姬姓周族,才是天子的依靠。”
“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