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当天夜里被抓的俘虏,包括白鲛号上的日耳曼人抓获的那些,都在隔天被送往县里。
后来听说这些人当中,除了几个作恶多端、罪行严重的头目被依法执行枪决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打散,吸收进了耿西龄的部队,开始了他们新的军旅生涯,命运从此被改写。
周冲得知这些消息后,当即致电县里,向刘若愚和耿西龄表达了诚挚的感谢。第二天,他精心挑选了礼物赶赴县城,专程向两位长官当面致谢。
在会面过程中,他也分别向二人倾诉了自己的苦衷,坦言养兵并非易事,所需的钱粮耗费巨大,若没有更多其他方面的补偿与支持,实在难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开支。
经过几番艰难的谈判与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刘若愚同意日后凡是涉及周冲名下的产业税收一律予以减免,同时还慷慨地当场划给他三千亩山地作为补偿,为他的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资源。
在耿西龄处,周冲奉上厚礼之后,耿西龄提及已向上峰为周冲报功,其团长的任命相信很快便能获批。然而,由于军费紧张,旅部实在无力为新的守备团建制提供相应的军备和粮饷,他希望周冲能够理解旅部的难处。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耿西龄也并非一毛不拔,最终同意为周冲免费提供二十万发子弹,以解其燃眉之急。
周冲凭借从陈黄两家私人武装剿获的近三百条马特尼·恩菲尔德步枪,以及源自土匪武装的一堆杂七杂八的火铳、国产步枪之类的武器和弹药,又额外添加了两万银元,从耿西龄那儿成功换取了二十万发子弹。
经过此番交易,周冲总算在短期内有效缓解了保安团训练弹药匮乏的难题,为保安团的训练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周冲对这些缴获的武器弹药毫无兴趣。哪怕是免费得来的武器,若将其纳入保安团装备,也会给后勤增添压力,实在得不偿失。
那些马提尼.恩菲尔德步枪在耿西龄的军队中绝对算是先进武器,这也是他愿意只收两万银元就给周冲多批二十万发子弹的缘由之一。
在周冲的认知里,要将新兵锤炼成合格的战士,仅射击技巧这一项,至少需历经一两千发子弹的实弹训练。仅以他目前麾下八百余名士兵计算,仅射击训练,子弹消耗便高达八十万至一百六十万发。此等消耗,于当下而言,无疑是个极为庞大的数字,更何况还要扩军。
周冲已向刘若愚与耿西龄许下自筹军费、扩充兵员的承诺。即便仅扩充一倍兵力,武器弹药的耗费亦相当惊人,按现今银元价值估算,至少需百万银元以上。
相较而言,李炳坤统领的北洋军建军成本则低得多,通常一把枪、数十发子弹、一套军服,再加上日常粮饷,便可成军。日常士兵的给养更是能省则少,能扣则扣。两者成军、养兵的费用,可谓天壤之别。
建军与养兵费用的高昂,成为周冲不再象以前那般担忧手下士兵反叛的主要因素之一。不算武器弹药的消耗,其麾下每名士兵平均每月的综合费用,便达十八至二十枚银元。士兵们若要群体反叛,必须先考量下月粮饷与武器弹药补给的来源,这对他们绝非易事。
SKS 半自动步枪目前不适合被外人所知,否则会引起耿西龄的警惕。周冲思索再三,若实在无计可施,便打算安排新兵使用三八式步枪训练,老兵则配备 SKS 半自动步枪。
他的储物空间内,存有六七千把 SKS 步枪,与之匹配的 7.62×39mm M43 中间型威力枪弹的数量更是数以亿计,弹药供应全然无需忧虑。至于 AK47,当下还未到其登场之时,倒是可以先取出几把轻机枪,增强部队火力。
起初,周冲不欲让更为先进的武器在日耳曼教官面前展露,然而此刻细想,似无必要过度严控。日耳曼人本身也有能力研制类似武器,只要能确保拥有更先进的克制手段,便无需多虑。
想到此处,周冲长舒一口气,内心顿感释然。但是兵权必须紧握在手,士兵思想也不可放松把控,这种事情稍有差池,自己之前的所有心血与投入都将付诸东流。
虽说周冲认为手下这些训练不久的士兵远未达合格之境,但于这乱世之中,自保尚有余力。
抛开敌我信息差与战术运用等因素,士兵们的表现虽无太多惊艳之处,但刚训练不久便能在自身无损的情况下,击败近两倍于己的敌人,即便有敌人轻敌之故,此战绩亦属难得。可见日耳曼教官团用心良苦,保安团士兵训练亦未曾懈怠。有此基础,周冲对后续兵员培训的忧虑渐消。
当日下午,周冲匆忙赶回保安团驻地。他先是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诚挚感恩战士们守护一方平安的功绩,对各队伍汇报的优秀战士予以嘉奖,大力褒扬全体战士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
紧接着,他对各级军官与士兵在日常学习、训练中的优秀表现给予了物质奖赏。众官兵未曾料到,平日学习训练表现出色竟也能获赏,刹那间,整个营地欢声雷动,众人兴奋不已。
为降低县里两位大佬对这支队伍的关注以及对自己的提防,周冲决定在对外招募兵员时动点心思。他答应将保安团人数扩大一倍至一千人,答应耿西龄将守备营人数也扩至一千人。但他决定明面上让黄兴渔总共再招八百正兵,四百辅兵,以此应付人数上的要求,给县里造成他应付了事、用辅兵凑数的假象。当然,辅兵的各种待遇和训练要求与正兵是一致的。
黄兴渔领命后,派人前往羊城开设分店打前站,兼搜集当地情报。武仲文的手下已占领羊城,此刻正在肃清粤省各地桂系军阀的残余势力。周冲敏锐地察觉到应派人赴当地收集信息,以备不时之需。